腾讯开放:“全民公敌”的超级试验

2011-07-19来源 : 互联网

腾讯的开放尝试沿袭了惯有的风格,低调务实。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是先从边角开始悄悄试探,耐心积蓄力量

某种程度上,马化腾对产品细节与用户体验的偏执与狂热可与乔布斯相媲美,但“小马哥”不善于面对外界,更谈不上像“乔老爷”那样,以鲜明不羁的形象、滔滔不绝的营销语言**公众。

6月4日黄昏时分。站在深圳腾讯大厦37层布满企鹅形象的大厅里,这位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摆出各种姿势,顺从地接受摄影师摆布。看他言谈自如的状态,几位腾讯的员工也未免诧异。就在几个小时前,马的下属们还希望我们不要拍照时间过长,因为,小马哥会非常不适应,甚至“腼腆到会脸红”。他们还举例称:前一阵,为了录一段长度不过两分钟的与开放有关的视频,前后居然折腾了半个多小时—马化腾一切的自信似乎都会被镜头摧毁。

不过,今天的小马哥看上去不只是找到了“感觉”,简直是为腾讯声称要做的“开放”开始“脱胎换骨”了。连周鸿祎也半认真半“酸溜溜”地评价:“腾讯开放很好啊,马化腾很厉害,角色转变很快。”

就在采访之前三天,3Q大战的另一主角奇虎360在北京召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好像针对腾讯即将上线的Q+平台般*先发布了新版安全桌面和“360度开放计划”。

“我没什么变化,说真话,我一直都不腼腆。”拍摄间隙,马化腾如此回应我们关于他“如何做到脱胎换骨”的问题。

但腾讯的脱胎换骨并不是个“伪命题”。

三大平台:“全民公敌”的试验田

腾讯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但每个领域都有狙击者

马化腾未免尴尬。当他准备好向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腾讯时,却发现吸引相应***,有点难。

腾讯每个业务板块,几乎都有大公司的开放平台占得先机。其实,“3Q大战”之前,“开放”这个词,还像几年前的“云计算”,经常被挂在嘴边、热*朝天,但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但就在腾讯紧锣密鼓走向开放这半年,“开放”**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一边是Facebook、Twitter因开放在资本市场赢得高市值,一边是中国互联网大公司普遍增长乏力,那些**推出开放平台的公司均收获不菲。**借力“框计算”取代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王,新浪依靠微博开放平台重回舞台**,一直宣扬开放理念的周鸿祎则把360推上纳斯达克,阿里巴巴的开放也拓至线下,力推物流开放平台。

曾有人总结马化腾商业思想的核心:既要*今天的*,也要为*明天的*做准备;既要关注市场大势,也要关注用户需求;比对手慢并不丢人,关键在于一定要比它更好用;*后,绝不轻易下注,但一旦认准了,就要敢下重注。

腾讯的开放计划沿袭了这一风格。它将力推三大开放平台—基于IM客户端的Q+开放平台,SNS开放平台(包括QQ空间和朋友),及腾讯微博开放平台。

Q+和SNS开放平台用于防御来自社交网络的冲击。马化腾承认,微博的出现,让腾讯客户端上原有的用户关系链弱化。被社交网络冲击的不仅是腾讯,在网页端,*头、搜索模式的代表谷歌也已受到Facebook和Twitter的严重冲击,股价下挫。

开放的*要任务自然是巩固用户的关系链,继而反向促进客户端,承担这一作用的SNS开放平台是当下腾讯开放*重要的板块,**能力*强。它早在运作之中,QQ空间2009年就开始引入第三方应用,现在已运作得比较成熟。

“QQ空间开放平台就是Facebook模式。”马化腾说,那些只有用户和关系链的开放平台“比较低端”,他希望SNS开放平台可以“真的像Facebook那样”。

*先,游戏类第三方应用要真正实现“社交”功能,和客户端一样成为用户关系链的一部分;然后,用户在第三方应用的各种行为要再度通过关系链传播,这些 “回流”的信息再对社区形成二次促进。“腾讯就是要创建一个这样的社区生态链,但它的尺度和设计必须精巧,过程很复杂,回流信息多了用户会讨厌,少了又起不到社交应用的效果。”他说。

SNS开放平台负责人吴宵光是腾讯的创始时期的元老,现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据说他曾写过**版QQ的代码,其英文名“Free”就取自客户端免费之意。“Facebook、Twitter和QQ在SNS的本质上没有不同,就是三个因素,关系链、朋友和用户互动行为,所有SNS都是围绕这三个因素扩充。真正有持续竞争力的关系链一定是熟人,那些基于陌生人关系的平台生命力难以长久。”他对关系链体会深刻:由于QQ空间和客户端直接打通,即便同一用户身处不同关系链,需求差异也很大,有时需要匿名,有时希望实名。SNS开放平台必须同时满足两种需求,QQ空间运作成熟后又推出实名制的“朋友”,就基于对用户需求的补充。

吴宵光说:“第三方应用必须在QQ空间和朋友之间打通,不能让用户种两块地,同学朋友偷这块,匿名好友偷另一块,虽然内部对此早有共识,但技术还是挺复杂的。”

目前,SNS开放平台上已经有摩天大楼、梦幻海底、胡来三国三款应用进入同时在线人数的“千万俱乐部”,但直到今年SNS开放平台才开始大规模接入第三方应用,因为,“我们的自研团队在摸索经验,要在平台相对成熟之后再以模块化推出。”吴说。

微博开放平台则是腾讯在紧跟趋势,以社交时代的表达方式重塑用户的关系链。拥有6.47亿用户的腾讯将用户关系链转移至微博顺理成章,毋需讳言,腾讯微博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新浪。

马化腾的描述比较简单:“希望能把QQ空间中的应用移植过去试一下,腾讯比新浪微博的双向好友多,效果可能更好,但关键是把接口做好,很多奇思妙想会来自***。”腾讯微博表现比这精彩得多,从去年9月开始发力,基于腾讯自有产品的推广和庞大用户群,腾讯微博用户迅速突破1亿大关。微博从组织架构上也获得更大空间,此前它属于网络媒体事业群的项目组,现在则直接成立微博事业部。

腾讯微博事业部负责人邢宏宇的理解则是,“微博的属性是媒体,(和新浪的)差异会因用户需求差异逐渐显现。”不过,有腾讯微博员工表示,微博在腾讯的定位不像新浪微博那样“来势汹汹”,而是有一种“随风潜入夜”的感觉。微博不会强势、大面积地出现在腾讯各类产品中,更多会是个小小的链接标识;腾讯微博力争不打扰用户,但在腾讯产品体系内,只要用户需要就能方便地找到它。或许,马化腾希望微博能成为腾讯纷杂产品线的“纽带”,几乎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专门的人员对接微博,他们的工作考核内容就是和微博沟通。

有意无意,腾讯微博已显示出和新浪的不同。新浪在微博上建立了微群,腾讯开放的是名单;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应用更集中于信息,腾讯则更休闲一些。邢宏宇说,腾讯自身在SNS上有深切的体会,很多经验可以复制到微博上。目前,平台上已有100多款第三方应用接入,但申请接入微博开放平台的应用已达上万款,大部分处于修改和测试阶段。

三大开放平台中,Q+算得上腾讯的“概念产品”。

马化腾强调,“360也在做桌面体验产品,但Q+是不一样的。360的全屏幕的客户端主要是导航和推荐,我们的体验不是这样的。”**,要有导航和推荐功能,第二,要有账号体制和消息体制(周鸿祎也表达过类似的产品设想)。无独有偶,他们都用苹果举例,App Store的推送消息实际具备了社交功能。

Q+的独特性在于,马化腾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社交功能和关系链直接接入用户的桌面。但Q+又和SNS开放平台不同,用户的行为曝光必须被严格控制,甚至不能被曝光给一维以上的好友关系。腾讯内部对Q+这一基于客户端的开放平台并不陌生,此前的“蜂鸟版”QQ就是Q+的雏形。

在此基础之上,Q+希望将一些中小***难以实现的技术能力模块化,供***随意调用。马化腾举例,如果***做一个企业内的应用,可以直接调用视频模块、大型文件传输模块,而不必专门为此进行大笔投入。

CTO熊明华说,这些很“重”的功能,只有大平台才有变现能力;类似应用对***来说既实现困难,又没有太好的**模式。不过Q+到目前还处于框架搭建阶段,预计在7月推出**个版本,熊明华和即时通讯业务负责人殷宇都表示,一些细则还在考察中。

显然,马化腾希望Q+能成为腾讯体现创新的标杆。去年,腾讯在网页端尝试推出WebQQ2.0,有评价称:“这不就是操作系统吗?”他说,Q+其实是一个社交操作系统,由腾讯提供云服务平台,开发商就像在Windows系统上那样开放应用,同时可以和腾讯自身的消息体制互通。“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做(的公司),难度很大,我们希望可以创造一种新模式,几年之内**都不是Q+的考核指标。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