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新大潮中的弄潮儿

2011-07-27来源 : 互联网

在中国**品历史上,无人能比吴炳新的辉煌。他**三株所创下的历史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他仅用3年时间拉起15万人营销队伍,算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但并不强大,一击就溃。以趋利原则可以快速聚拢一个**率的组织,但未必具有生命力。

这位1938年出生的山东人,小时候的生活只有一个字:苦,虽然这个字后来为他孕育出很多**品质,但他**不愿重复那段岁月。

吴炳新人生的**次转机出现在1954年,当是全国普遍成立初级社,16岁的吴炳新自告奋勇,当上村初级社会计。凭借聪明和勤奋,吴炳新后来成为11个**社的总会计。1958年,为支援包钢建设,吴炳新前往包头矿务局,成为正式职工,不久出任主管会计,后提升为销售科长。虽然吴炳新不断研究哲学,尤其是军事思想,但始终未能等到大展拳脚的机会,直到20年以后。

1978年,博闻好学的吴炳新**时间就读准了改革开发的信号,自觉满腹经纶的他决定投入到经济大潮中去,换一种活法儿,但**迎接他的是死神,他的肝出了严重问题,一度有生命危险。

吴炳新是个不认命的人,他1986年干脆离职,一边*疗,一边下海创业。

吴炳新四处寻找能上手的生意,**个找到的是卖豆芽,这一年,吴炳新48岁。之后,他还承包过一家小糕点厂和两家商场。生意做得不错,但并未表现出特殊的商业才华,直到他遇上**品。

1989年,全国兴起开发区热,吴炳新与时俱进地来到安徽新建的淮南漯河开发区,与儿子吴思伟一起注册了“淮南大陆拓销有限公司”。至于拓销什么,吴炳新也不太清楚,只是定位为高新科技产品。其实这只是后来某些记者的吹捧,吴炳新当时真实的想法是,只要有**,不违法,他什么都愿意拓销。

已经51岁的吴炳新,与**品的缘分似乎到了,大陆拓销创立时,正赶上生物制品“天安851”问世。爱琢磨的吴炳新在生病期间曾研究过中西医和不少**养生品,他判断天安851会大有市场。但吴炳新错了,市场确实大,但就是不认这个产品。

出师不利的吴氏父子很快调转枪口,瞄上了上海交大正四处吹牛的“昂立1号”口服液。吴炳新得知此液神奇,竟然销售不畅,成批积压,于是自告奋勇,主动与上海交大联系,承担了“昂立1号”的宣传、**和营销,这成为吴炳新营销理念与战术的实验田。

吴炳新编织销售网络的才华初显。

到1992年,他已经在全国成立15家销售子公司,大本营也从淮南搬到南京,改名南京克立科工贸有限公司,以销售昂利一号为主,辅以周林频谱仪和其它医疗仪器等,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1993年更是达到1亿以上。

填鸭式营销

吴炳新做得顺风顺水,惟有一件事很不顺心,那就是始终没有自己的产品,网络再大,队伍再强,都是为别人做嫁衣。不仅从货物到结款处处受制于人,最诱人的大块利润也奉献给了生产商。

这一思考成为吴炳新人生真正的转折点。

从事实上,这个转折点是他1994年奔赴济南创立三株,成就了一段辉煌。但这个转折点更大的意义在于战略思想。

前五年经营昂立一号的巨大的成功足已证明,吴炳新确实是一位营销天才,但他最根本的心思却不是打造一支超大超强的营销队伍,而是经营属于自己的产品。

在吴炳新的词典里,产品才是“王”,营销网络不过是服务于王的“将相”而已。

这是吴炳新1994年离开南京,远赴济南的真正原因,也是他费尽心血开发三株口服液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也是他从辉煌跌落的根源。

吴炳新在代理昂立一号时,已经暗中搞了一个“凯拉口服液”,跟昂立一号差不多,准备搞一明一暗,结果很快被对方察觉,告上法庭。吴炳新这才转向“自主研发”,历时一年,搞出了“多菌合一”的三株口服液。

三株口服液的研发故事已经尽人皆知,这里不再赘述。

1994年,吴炳新第四次创业,率领一家人奔赴济南,将原来扩张到济南的大陆拓销分公司和在南京后来克立公司合二为一,投资30万成立三株实业公司,同时宣告三株口服液研制成功。

三株的传奇这才真正开始了。

吴炳新这一次起步时,沈阳的姜伟正处于鼎盛时期,年销售额达到10亿左右,年利润2亿多。姜伟虽然当时尚未公开他的营销秘诀,但聪明的吴炳新一看就明白:广告开路,人海会战,分区轮耕。

同样多年研究战术的吴炳新将姜伟的战术又进行了改良。

首先,他将姜伟的广告战升级为策略营销。姜伟做延生护宝液时,只对中大城市进行广告轰炸,而且广告几乎千篇一律。吴炳新不同,他不仅看中喝过延生护宝液的城区市场,还十分看好尚处于空腹的郊区,尤其是农村市场。

在营销策略上,吴炳新不仅对广告内容因地制宜,广告形成也千变万化。更重要的,吴炳新一改姜伟的硬广告策略,将直接营销与间接营销巧妙结合,出神入化。

在城市,三株直接的广告投放以公司形象宣传为主,突出自己的纳税人榜样形象,宣传三株的企业公民责任,形式上则以新闻版面为主,多做软文,少做硬广。

在农村市场,吴炳新设计出一个四级营销体系,地级子公司、县级办事处、乡镇级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他们都有相应的广告权和广告策略。比如县级办事处可以根据本区的经典案例,拍一些电视专题片,人物传记等,还可以组织义诊。而每个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的广告工具则是一桶颜料和数十张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模板,他们只需要把“三株口服液”刷在乡村临路的土墙、电线杆、护拦、学校院墙,甚至厕所的墙上,几乎能刷字的地方都涮上三株。

吴炳新这一招今天看来并不算太高明,但在1990年代的中国,这已经堪称奇术。

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公司到产品,从医疗到**,到处都是三株,而且是“形象正面,产品健康、功能强大”的三株。

吴炳新的目标很简单:建一个诺大的营销网络,覆盖到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而且做到无缝,但凡有个缝,就一定得用三株的营销补上,而且还得像填鸭一样,全部灌满。

三株的广告铺天盖地,效果奇好,但成本并不高,这一点,他比姜伟聪明,更比胡志标老辣。

当然,与营销策略相比,吴炳新营销体制设计更是技高一筹,做得更绝。

三株的营销网络分为四级,省一级建立营销指挥部,市、地级设营销公司,区、县级设办事处,乡镇及城市区内设工作站。从上至下,采取军事上的垂直**。但在每一级营销公司中,又划分为多个事业部,包括人事部、终端部、财务部、市场部,每个部门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比如人事部负责招人用人,以及成立检查大队。终端部则负责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审批具体的营销方案。市场部则采取分区制,将所在地分成若个战区,成立办事处、工作站等,逐级负责营销策略的具体执行。

在垂直**与事业部的基础上,吴炳新又为每一个公司设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并且采用西方的聘任制,负责各个平行部门之间的协调。

三株的这种营销体制,总体上呈哑铃型,即最底层的公司和最高层的总部拥有较大的权力,中间公司只起管道作用。同时,吴炳新又根据军事策略,把中国分成若干战区。

在人员聘用上,吴炳新采用狮子带群羊的战略,即成立一个类似干校的组织,培养出一批忠诚能干的将领,分配到各大战区,然后招募急需工作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文化灌输和日常管理。

吴炳新还有一点聪明,就是他明白体制设计的核心是执行到位。

除了用人的考量,他还将每一级的每一项事务完全细化,并确立明确的流程,甚至细到最基层的宣传员每天应该走多少户,发多少份有效宣传单,涮多少条标语等。并且有明确的奖惩:比如报纸投递率达到99%,奖励50—10o元;达到98%,奖励50元;98%以下提出警告以至辞退。其他人员每隔3天评比1次,3次获奖提升站长,考核业绩主要是报纸投递率平均在96%以上。站长获奖3次提升主任。

在吴炳新的策划和亲自指挥下,一个营销帝国就这样悄然启动,并很快震惊天下。

从1994年开始,几番秋季攻势、春季扫除之后,三株的销售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公司规模也以裂变的速度增长。

1994年,三株注册成立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25亿元,1995年猛增到33.5亿,1996年飞增到80.6亿元,而且农村市场占到60%。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三株的队伍从1994年的几十人迅速扩张到15万人,分公司开至600多家,办事处2000多个。除西藏个别地区有缝以外,三株真正铺到了全国各个角落,并且基本达到了填鸭的水平。

吴炳新曾自豪地宣称,他的营销网络只有邮政还能相媲美。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