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洲首富是李嘉诚

2011-07-27来源 : 互联网

日前,和电**宣布,以107亿港元出售其在以色列通讯企业partner communications的53%股权,这将为母公司和记黄埔带来高达45亿港元的税前**。

这丝毫没有降低和记黄埔的**化程度。摩根大通steven li表示,和记黄埔有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欧洲市场,投资者甚至可以将该公司视为欧洲景气复苏指标来看待。

“我经常想,中国这么多年来,除了向东南亚发展外,比较少大规模到西方国家**事业,我相信我现在所做的,可以为香港和内地提供更多投资外国的机会,让我们的事业不止局限于自己的国家,还可扩张到**。”作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这两大香港华资旗舰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亚洲*富李嘉诚的这番话,道出了华资在**化时代下的雄心。

香港发迹

1938年,距离新中国的成立仍有十年之遥,当年李嘉诚刚读初中,却遭遇日军的飞机轰炸潮州。一年多后,赶在太平洋战争**的前夕,李嘉诚与父亲来到香港,没多久,他父亲就患上肺病。

“在我爸爸过世的前**,他已经没有什么能告诉我的了,于是反过来问我有什么事可以跟他说。若细想,你会觉得这个情景很悲哀,但我当时很自信地安慰他说,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很好。”李嘉诚在某些采访中回忆说。

为了不失信于父亲,在工作之余,李嘉诚开始用旧课本自修。1945年,香港在战后废墟中重建,不断涌入的内地难民给香港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南下逃难的资本家则给香港重建提供了资金与技术。当年,李嘉诚开始推销塑胶,并在5年后开设了自己的塑胶厂。

上世纪30年代才刚刚发展加工业的香港,在1950-1960年代迅速成长,李嘉诚也在1960年代成为香港风云人物。

1967年,在内地持续十年的“*****”进入第二年,而香港则在当年**了历史上*严重的劳资骚乱。这场**被香港部分极左派人士利用,而内地会否趁乱强行收回香港,也引发香港部分菁英阶层的担忧。与之对应,香港楼价大幅探底。

李嘉诚承认,看到骚乱发生的时候,自己同样出现信心动摇。但“一晚之后,我想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若中国要收回香港,毋须用这种方法。”他回忆说。于是他逆市**,用多余的资金买入不少房产。后来,李嘉诚承认当年因此*了不少*。阴差阳错,内地因素成就了李嘉诚资本积累的重要一环。

转型地产

“到1970年代,李嘉诚仍然经营工业,不过他也明白工业越来越难经营。”前潮侨塑胶厂商会会长张华达说。这一商会李嘉诚有份设立,并一直保留会籍。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从二战时的60万增加至400万,这成为香港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动力。李嘉诚于是从实业转投地产业。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上市。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是李嘉诚在某次会议后,对长江实业的“开国元老”之一洪小莲说,公司的业绩,将要比置地更好。作为当时香港两大英资*擘之一怡和集团旗下的地产旗舰,置地当时拥有的地块是长江实业的十倍不止,实力甚强。

然而,在1977年,长江实业通过高度有利于当时的地铁公司(今称港铁)的竞标条件,击败置地,取得了中环地铁上盖的物业发展权。此事可谓“将不可能实现的事也实现了(洪小莲语)”。

经此一役,李嘉诚将目光聚焦于一度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英资洋行。他说道:“踏入1970年代,我的实力比较好,开始注意外资控制的机构,发现他们用很少的股份,便可控制庞大的资产,假如我能够收购这些公司,不但能获得庞大的资产,也能得到非常有用的人才,有助于我开展跨国公司的运营。”

对于当时完全没有跨国业务在手的长江实业,李嘉诚的想法可谓大胆,更何况,自香港开埠以来,英资洋行便一直掌控当地的经济命脉。然而,在经过周密的策划后,李嘉诚在1979年9月25日宣布,从汇丰银行手上买入第二大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然而,今日已成***头的和记黄埔,尽管在李嘉诚收购之初已拥有多元化业务,但却并无任何香港以外的业务。与此同时,对香港而言封闭了数十年的庞大内地,却于此时突然打开了大门。

1984年,和记黄浦旗下的百佳超市在深圳蛇口开张了其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成为*个登陆内地的外资零售商;1989年4月,和记黄浦旗下的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店,成为*早进驻内地的超市和个人护理品连锁企业。迈向1990年代,和记黄埔在1993年10月与深圳盐田港集团的前身深圳东鹏实业合资,建立了yict(盐田**),李嘉诚由此敲开了内地港口业的门户。

探路多元**化

购入和记黄埔这一多元化控股集团的算盘,李嘉诚在多年后的解释是,地产当然是香港***的生意,但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永远兴旺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市场会饱和,或者政府会有新政策,这方面我一早就预计到了,所以公司上市后不久,我已经开始一直寻找外面的投资机会。”

这令李嘉诚踏上华资海外并购的重要一步——若不算是第一步的话。1986年,李嘉诚投资34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综合能源企业赫斯基能源的一半股权。对赫斯基的重整,花费了李嘉诚*大的精力。“(赫斯基)初期的管理确有松散之处。”李嘉诚承认道。

对赫斯基的收购令和记黄埔的业绩大幅下降,且负债攀升,当赫斯基再次出现问题后,为避免和记黄埔负债再上升,李嘉诚动用私人资金35亿港元,全盘收编赫斯基,彻底掌握管理权。

**化的步伐迈开了就一路不停。

1991年,李嘉诚开始进军英国货柜码头业;1994年,他全资拥有当地第一货柜港felixstowe。和记黄埔当时拥有的orange电讯在英国darlington的客户服务大楼开张时,时任英国*相布莱尔亲自致辞表示欢迎,因为orange电讯将成为当地*大的雇主。1999年,李嘉诚以146亿美元的天价将orange电讯售予一家德国公司,这表明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下,华资完全可熟练地掌握西方商业世界无情而高效的资产买卖方式。

李嘉诚在**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却并没有远离内地: 2000年,内地成为和记黄埔**投资组合中的第二大投资地。

而在中资大举海外扩张的时代,李嘉诚的海外资本传奇故事还将书写下去。事实上,就在和电**8月上旬宣布那起海外交易不足一个星期,就传出长江基建、港灯或联手收购法国电力*头edf能源资产的消息。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