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光伏产业何以沦为大白菜

2011-07-27来源 : 互联网

曾经笼罩光环的新能源产业正为其“大跃进”式发展付出惨痛的代价,*为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而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6年增长了600多倍。据媒体近日报道,由于当前国外光伏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前期蜂拥上马的光伏项目惨遭亏损。

光伏利用的是太阳能,一直以来被冠以“**”的光环,诸多嗅觉敏锐的民间资本对其垂涎三尺,遂蜂拥而入。但遗憾的是,国内由庞大资本堆砌的光伏产业,却并未超越之前家电等传统制造行业的痼疾,同样难以逾越技术上的短板困境。

潮水退去,裸泳者现身。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国内光伏产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以量取胜”的侥幸心态淡化了生产者对效率的追求。但是,一场突然而至的金融风暴无情地击碎了国内光伏产业的泡沫,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引起**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但与市场寒冬不相匹配的是,国内光伏企业的生产热情依然高涨。以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如果这些产能全部实现,将会达到**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失去了下游市场的消化承接,光伏产能的急剧膨胀像是自娱自乐的一场“秀”。让人担忧的是,在高涨的逐利热情下,新能源企业大都忽略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控,目前光伏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就大都需要进口。即便是在技术和人才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国内光伏企业也敢于投资建设万吨级的项目。核心要素缺失、盲目扩建的必然结果是,光伏产业低层次重复投资泛滥、生产成本高企、资源浪费严重。如今,浙江60家规模以上的光伏企业,正常生产的仅30家左右。而且,由于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我国光伏生产成本难以合理控制与压缩。眼下,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平均约每公斤70美元,基本与终端售价持平,这意味着多晶硅企业将面临多生产、多亏损的窘境。

事实上,每当经济颓势显现,地方**就试图通过刺激某一代表性行业,在短期内“以点及面”地迅速实现整个经济的复苏。此前,房地产、钢铁、汽车等行业均曾承载过这样的“重任”,时下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匆忙上马也是因此而来。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性,即能够同时提振上下游多个产业的迅猛发展,快速拉动地方gdp增速指标,进而提升现任行政部门的政绩。在该指导思想之下,跑量成为*要目标,而技术品质与市场前景倒沦为其次了。前车之鉴表明,这样“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终会危害经济的健康,光伏等新能源将因此*终沦为高风险、过度竞争的产业。

经济增长固然要维持,但光伏投资并不是种大白菜,种子撒得越多越好。资本投入只是迈入门槛的前提之一,掌控核心技术才是关乎产业生死的关键要素。光伏产业的无序发展已积重难返,调控部门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指导更是呼之欲出。这其中,除了较为明确的政策指向外,还需要有**性地提供**、信息互动等多方位的市场服务,合理控制项目上马规模和速度。唯有如此,光伏市场的资源才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该产业才能有序发展。(马红漫)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