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将有怎样的商业前景,市场上有着嘈杂的争论,但将商业梦想寄予此上的高耐寒宁愿相信事情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争吵出来的
24岁的高耐寒创业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他的周博通RSS却已经开始为数**
用户所接受。谈及创业的体会,他感触*深的是:“好的切入时机非常关键,做早了就是给别人打工,做晚了就没有机会了,*好是在**前期进入某个领域。”在他看来,周博通已经在正确的时间切入了一个正确的产业,接下来的胜负关键将在于:能否正确地做事情! 高耐寒是谁
作为周博通的CEO,高耐寒2000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在海虹控股旗下的海南卫虹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任职。海虹医药商务是一家每年招标额达几百亿之*的医药招标网站。出于个人兴趣的关系,高耐寒在工作之余开发了一款RSS软件,当然,*早时只是共享软件,没有人会想到要把它商业化。
2005年4月,在国内Web2.0浪潮的一再鼓舞下,高耐寒从海南卫虹辞职并开始了全职推进周博通商业化的努力。*初的启动费用10万元,主要还是来自于几个股东凑起来的资金。这家小公司的几位核心团队成员,原来在所在企业都可以领取到近万元的工资,现在则只能领取2000元的基本生活工资,高耐寒笑着说这个数字在当地是一个还可以接受的中等收入水平。
从4月份至今,新公司的开张时间不长,办公场所却已经换了三个地方。*初的办公室就设在一间民房里,一个月600元的租金还算便宜,但很快夏天炎热的天气就把他们赶出了这间没有空调的民房。第二个办公室选择了一处相对便宜的老写字楼,人员的迅速增加又让他们开始了第三次搬家,这一次十余名员工终于搬到了一个四**的宾馆里。新办公室有空调可以调节温度,而且居然是一间可以观赏海景的海景房,面积也有70平方米之多。
房租从600元到2000元再到3000元,成本上升速度之快让高耐寒略感紧张,但好在公司的业务也在同步上升,而且,更让他们备受鼓舞的是:天使投资到来了。“他就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属于私人投资。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几十万到上**元这样额度的民间投资非常活跃。我们花三天的时间就把这笔投资谈下来了。”随着用户数的持续上升,今天的高耐寒变得非常自信:“我们到现在也还没有写商业计划书。就在前段时间,我们还刚刚拒签了一家公司主动提供的**顾问服务协议。”
自从上世纪90年代的所谓经济泡沫之后,与海南联系在一起的创业故事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经济大气候变来变去,海南的气候却依旧四季温暖。不过,很少有人关注到的是,近年来海南的互联网小气候也开始越来越适合创业公司成长了。整个海南不足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刚过300万,却也培育和滋养出了凯迪网络和天涯社区、周博通这样的网络公司。“成本低是显而易见的,3000元就可以租四星宾馆的房间,但坏处是我们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好的人才都被仅有的几家大网络公司吸收了。”高耐寒颇感无奈。
商业化之路
关于周博通的来历,高耐寒做了这样的解释:“*早时我们的这款软件叫博客通,但逐渐发现这个名称太小众化了,老百姓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经过头脑风暴,大家把它改成周伯通,为了不侵权,干脆就叫周博通。POTU是后期才有的,是谐音,当然公司也要有个英文名称。”
从博客通到周博通到POTU,名称的改变,反映的是周博通的成长之路。据高耐寒介绍,在刚刚过去的短短几个月里,他们已经开始在多个方向上实现了提升和突破:
*先是产品的开发,这也是技术型企业的立身之本。这样一款“小”软件的开发、完善难度之高让高耐寒一再感慨:“软件产品其实很容易,但好用的桌面端产品却非常难做,比如要很好地解决电脑资源占用的问题,反应速度要快;要照顾大部分用户使用习惯,要解决内容源。在这款软件的设计和修改过程中,我们参考的客户意见,**在5000条以上。好在我们马上就要推出正式版了,这也是这段时间工作的*大成就。”
其次是对收入来源的探索和对商业模型的完善。作为一款免费软件,目前的周博通已经有了多个领域的收入来源。“周博通是一个中间件,为用户提供的应用都是以我们与门户、搜索以及其他网站的合作为基础的。”高耐寒说。从其它网站的角度来看,周博通为他们带去的用户流量具备一定价值,比如**的竞价排名和广告就能在周博通页面上得到展示,因此,很自然地周博通也可以根据流量收取到一定的费用。
第三是对专业化应用的探索。高耐寒发现,今天的这个时代下,任何一条招聘信息出来,马上会有几百人去竞争。谁*先知道有这样的招聘信息并把简历发过去,对方的HR主管在这份简历上花的时间就会多一点,当然进入面试的机会也就会多一些。求职通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用户只要定制某一职位搜索信息,周博通就会源源不断的在第一时间将各大求职网站关于这一职位的招聘广告发送到客户端。这一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之高,大大超出了高耐寒的期望。
一家小公司往往会由于过早地追求收入和利润而失去原则、失去客户。让高耐寒比较心安的是,他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确立了自己在这个产业里的行动准则:“周博通的*大特点就是友善,不做恶。现在很多软件都捆绑了流氓插件,周博通不管对方开除什么价格,都坚持不与任何插件捆绑。周博通软件将和周伯通老顽童一样形象非常好,非常友善。”
高耐寒及他的同事们每一天都在积累经验,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信心也在提高,“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将是以RSS为核心,成为国内主流的客户端软件,并努力成为除IM之外*具粘性的客户端软件,成为WEB2.0时代*大内容传播平台和轻松快乐的互联网流行内容获取平台。”
目标在一步步明确,但2005年末的周博通,其实还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难题:它的名气已经非常之大,但产品的开发和完善速度相对于品牌的提升速度,却似乎显得要慢了一些。换句话说,周博通面临着品牌与产品之间的危险断档期。就在当前这个时间段里,一旦其它公司的产品被用户所接受,周博通就将面临用户流失的压力。“我们其实一直有这个担心,我们要尽量少走弯路。”高耐寒不敢松懈。
高耐寒眼里的RSS
在这个冬天里变得热气腾腾的RSS,其起源要追溯到NetScape所定义的一套新闻频道标准。但受限于当时NetScape与微软IE浏览器之间的激烈竞争,NetScape只推出了RSS 0.9版本,并未推出正式版本。时至近日,尽管对RSS还存在着许多分歧,RSS未来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基本确定的:RSS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信息沟通的通用标准。
“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每个网站都是一些独立的孤岛,除了有限的几条像独木桥一样的友情链接之外,各网站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一个用户如果想看新华网的国际新闻、新浪的科技新闻、TOM的社会新闻,就只能通过收藏夹或不断的输入不同网站的URL地址来到达,”高耐寒对RSS兴盛原因进一步地解释道:“到了WEB2.0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这时候简单的收藏夹就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了,于是RSS这一并不年轻的技术就从BLOG圈开始向外传播,很快应用到了各新闻网站和行业网站。”
目前的各大门户都有自己的特色频道,但用户很难把某个频道单独剥离出来并拼装在一起。不过RSS却使人们可以去自由地组装和拼装不同门户的不同频道,以及个人喜欢的BLOG。换句话说,RSS让互联网格式化了。那么是否可以说RSS将是未来的个人桌面的网络门户呢?高耐寒对此的反应相当低调:“相比于这个说法,我更愿意说: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将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而已。”
注:原文发表于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