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MySpace和Facebook是美国*大两家社交网站,但在日本市场,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等因素,被当地竞争对手Mixi远远抛在身后。
2007年,日本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高达56亿美元,对于MySpace和Facebook等海外社交网站而言,进军日本市场无疑是个*大的吸引力。而且,MySpace和Facebook也确实这样做了,但实际情况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据谷歌网站分析工具Google Trends显示,日本本土社交网站Mixi的表现远远超出MySpace和Facebook。如今,Mixi是日本第六大*受欢迎网站,而MySpace排名第95位,Facebook连百强都未进入。其原因何在呢?
文化差异
在过去几年中,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美国年轻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一旦走向**市场,必将面临大量文化差异问题。
而Facebook和MySpace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抱着“美国模式在日本同样可行”的态度进军日本市场。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正是国外社交网站在日本无法获得成功的原因。而作为日本*大的社交网站,Mixi扮演着一种远程交流工具,通过提供日记和社区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用户的自我展示平台。
有关文化差异方面的*显著例子就是,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近日在东京曾表示,Facebook*一无二的卖点是使用真实姓名和照片。而事实上,这正是日本网民所忌讳的。
语言差异
在美国推出服务3年之后,MySpace于2006年进军日本市场。而Facebook也用了4年时间才推出日文版服务,翻译工作还是由用户完成的。在此之前,Mixi没有任何海外竞争对手。如今,Mixi已经发展成为一家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Facebook这种“撒手不管”的策略显然不够**,网站翻译很业余。另外,由于不谙英语,Facebook的许多应用对日本网民毫无价值。没有吸引人的应用,Facebook自然不被网民所关注。
另外一大败因可能是因为Facebook和MySpace都没有推出经过优化的手机版服务。在日本,上班或上学途中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习惯。在这里,移动互联网市场比通过PC访问互联网更具吸引力。
如何获得成功?
对于海外社交网站而言,在竞争对手强大之前,及时推出适合当地需求的服务至关重要,不仅日本市场如此。但是,在服务本地化时还要平衡风险与收获之间的比例,过于妥协将失去自我。
事实证明,要成功进军日本Web市场,寻找一家当地合作伙伴是*佳途径,雅虎日本公司就是如此。在日本,被接受的、单打*斗的海外公司只有5家,****、谷歌、YouTube、Twitter和亚马逊,没有一家是社交网站。
当然,目前还不能说MySpace和Facebook就已经失去日本市场。既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网民愿意注册多个社交网站,那么日本网民为什么就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