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与周期看通胀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今年以来形形色色的商品涨价,再一次将通货膨胀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弗里德曼早就指出,通胀是货币现象。笔者非常认同大师的这一观点,但这只说明了通胀的起因,而要全面考察通胀问题,更需要分析货币多了以后的流通结构,说白了就是钱会流向哪里。投资者如能正确判断资金流向的结构,提前调整投资结构和策略,就能获取超额收益。因为无论是具体产业的价值回归,还是价格发现,都会给资金流向意愿强的产业和企业带来“价格红利”。如果钱流向的产业和企业具备充分的产品供应,就不会存在以物价上升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只有货币流向产品供不应求的领域,才会出现以物价上升为外在表象的通货膨胀。因此,分析通货膨胀趋势,就得看消费品供求结构与货币流向的流通结构,看看这两个结构在未来某段时间是错位还是对称的,就基本能明白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向了。

从中国历史看,长期影响消费品供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的时间周期结构,时间周期结构背后是气候周期结构。此外,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粮食供求、货币供求还受国际市场的剧烈影响。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影响长期物价的因素大体有:自然的气候周期、农业生产周期、国家货币政策周期、国际货币市场利率周期,从而形成自然与社会交错作用的力量关系。这些力量关系交互作用,不同力量在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

粮食生产不仅存在5年左右的周期运动,生产过程需要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小农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下,无力应对自然灾害或者市场价格波动,就会出现价格暴涨的现象:价格上升后如果自然气候稳定,产量放大;价格下跌加上自然灾害,产量急剧减少。进而,农业生产可能出现类似“蛛网”价格――产量周期逆向波动的定律。在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加上农民无手段与工具应对价格波动的条件下,蛛网定律便控制着农民的利益链条。因此,在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不仅存在着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的关系,还存在货币供应周期与乘数效应对农业产品价格的推高或者压缩作用。为了解决蛛网定律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负效应,以应对通货膨胀,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全力重视三农,稳定粮食生产。根据自然气候周期,今年水灾频繁,明年可能气候相对干燥,旱灾几率大增。如果出现旱灾,现在市场普遍认为的通胀高峰在今年三季度达到高峰的论断就值得商榷了。粮食产量虽然主要受天气影响,如果在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业保险、农产品收购价格诸环节的重农惠农政策运用得当,全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就能产生有效抵消自然灾害的积极作用。

二是严格管理货币数量。物价稳定,一要看农业产品的丰歉,二要看货币在市场上的流动情况。今年以来通过管理流动性,抑制货币乘数效应,部分实现了相当于提高利率的作用,如果CPI刚刚达到3.5左右就急于提高利息,可能达不到政策目标。因为人民币正处于低息甚至无息的美元和日元的包围圈中,提高人民币利率,直接效果是压低中国资本品的价格,国内投资者必然是风险承受者,而国际资本涌入或渗透进中国货币和资本市场,不仅无法达成抑制通货膨胀和遏制资产价格上升的目标,还有可能形成新的投资中国概念,炒作中国短缺的大宗商品,或者渗透到地产和资本市场,实现超额利润。因此,相比直接提高利率,若是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强化数量工具管理,抑制流动性,或许效果更直接。

三是重视实质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与增加就业。除了直接对低收入者实行物价补助外,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适度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就业水平,都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基本对策。要让企业能在流动性管理严格的条件下,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扩大生产,唯有降低企业的成本,特别是税负成本。只有当就业率在利率相对稳定条件下高位运行时,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才可能降到最低。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