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降息预期要充分考虑百姓利益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回应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时表示,利率调整需综合考虑对居民、企业、银行和**的影响,要以老百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反通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顺差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从gdp增长率看,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为9.8%;2003年到2007年平均为11%,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时期。这段时间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其中,2003~2004年、2007~2008年是通胀明显上升的时期。2004年、2007年和2008年cpi涨幅分别达到了3.9%、4.8%和5.9%。因此,在这个期间货币政策反通胀的取向是正确的。

在2003~2004年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民银行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用以对冲过多的流动性。当时正值**的肆虐期,还有***战争等不确定因素,但人民银行已监测到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及时启动发行央行票据。另外一个重要标志是2003年9月人民银行在这一轮周期中**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便是采取了如此力度的紧缩措施,2003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率还是达到了21%,是这个周期的*高点;当年m2增长也高达19.6%。2004年cpi涨幅达到了3.9%,通胀压力比较大。如果没有2003年货币政策的大力度紧缩,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还会更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针对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人民银行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应对。2007年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10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提高1.62个百分点,达到了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增加1.35个百分点,达到了7.47%;还有频繁的公开市场对冲操作,这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力度。实际上,在这一轮五年多的反通胀过程中,2007年的货币政策力度是*紧的。尽管有如此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我国经济还是出现了过热迹象,gdp增**达13%,资产价格大幅上涨,cpi涨幅也高达4.8%,m2增长率为16.7%,人民币贷款新增3.63万亿元。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货币政策调控的话,资产泡沫可能会吹得更大,泡沫破裂后的损失也会更加严重。

总的来看,在这五年中,无论从就业、进出口还是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指标来看,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取向无疑是正确的。

2008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可以分三段:上半年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7月初开始“一保一控”;9月份以后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通货膨胀内外部成因的分辨和预测,灵活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保持平稳。针对“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量流入的态势,主要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对冲多余流动性,上半年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约占新增外汇占款所吐出流动性的70%。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规划。5月份汶川地震发生后,立即放开了灾区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约束,并引导全国性银行加强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加大对灾区信贷投入。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将全年新增贷款预期目标提高至4万亿元以上,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向“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等倾斜。进入9月份以后,**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按照***、***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对于有人提出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应该转向的问题,我认为要注意几点:**,2008年上半年并没有加息,是货币政策取向已经发生变化的信号,可以理解为中性货币政策的开始。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针对外汇占款吐出的基础货币太多,为对冲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所采取的措施,并且1379个县域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没有调高。第二,本轮cpi高峰出现在2008年2月份,cpi涨幅达8.7%;ppi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8月份,涨幅达10.1%;原油价格达到14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发生在2008年7月份。也就是说,人民银行是在通货膨胀高峰之前停止加息的,说明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从cpi看,超前了一个季度;从ppi看,超前了三个季度。第三,2008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并没有减少。2007年年底安排200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量为3.87万亿元,是历史*高水平。2008年**季度m2增长16.3%,新增贷款1.33万亿元;第二季度m2增长17.4%,新增贷款1.12万亿元,两个季度的新增贷款都是历史同期新高。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为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目前掌握的经济金融理论和**银行实践的历史经验来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总体把握得当。

判断货币政策“紧不紧”,一是看“价”,一是看“量”。从“价”来看,2008年上半年没有加息;从“量”来看,新增贷款并没有减少,而且是历史同期*大的“量”。实际上,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还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当时很多专家对负利率的批评,一是要求实行保值贴补。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