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崔世安出生在澳门孙中山纪念堂的后面,有一栋粉红色大宅,它环境清幽,围墙外密布着铁丝网和摄像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就是澳门崔氏家族**保留下来的一栋老宅子。
崔世安的童年在这座幽深的大宅里度过。崔世安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澳门名校岭南中学读的。6月23日,澳门各路记者来到岭南中学采访,老师们回忆说,当时的崔世安个子瘦高,彬彬有礼,在集体活动中会给老师让座,习惯走在队伍的后面,以便照顾同学。他*好的功课是数学,拿过全校数学比赛的大奖。
1973年,16岁的崔世安进入美国夏威夷教会中学。第二年,他没有选择崔家世代相传的建筑业,而是考入加州州立大学城市卫生管理系,修读医学。此后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获得医务管理学硕士和公共卫生博士学位。
留美十年后,1983年,崔世安学成返澳门,创办“崔氏x光医学化验室”。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崔德胜在他回澳门仅数月后便病逝,甚至没来得及看到他结婚——他的新娘是香港名门闺秀、霍英东的侄女霍慧芬。也许是因为父亲刚去世,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办得异常低调,连崔家的一些亲戚都没有通知。
婚后,崔世安从未携妻出席过公众活动。媒体有关这对夫妻的**记录,来自现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望新的一篇文章《未来的**们》:“崔霍慧芬女士毕业于英国伦敦middlesex理工学院……良好的教养和气质在细微末节中都能体现出来。用西餐时,温文尔雅,绝无刀叉撞击声音,面前空间一片洁净。”“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夫妻俩)居然不会交谊舞……崔霍慧芬女士的歌却唱得十分出色,甚至给人一种‘婉约派’的感觉……崔先生比较严谨,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要求与他合唱**歌曲《橄榄树》。崔先生对这*歌不太熟,他的夫人则在身旁以低八度的声音伴着唱。”
***社团**
澳门是一个社团社会。在采访中,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介绍说:“澳门无政党,任何领域的事情都在社团这个层面沟通,3人即可成立一个社团,这成为一个*特**现象。崔世安的社团经验丰富,是其他候选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崔世安的社团活动,起于医学慈善事业。1988年,他出任澳门****的慈善机构镜湖慈善会董事、排名第二的慈善机构“同善堂”值理兼医务部部长。两年后,镜湖医院慈善会把旗下另一项慈善事业交给崔世安:主管镜平学校。
始建于1948年的镜平学校,位于澳门“穷人*多”的北区,面向工薪阶层子女,不收学费。崔世安充分调动他的人脉资源,经过3年奔走,说服当时的澳葡政府批给学校5000多平方米的地, 2400多万澳元的建设费和200多万澳元的设备费。1997年,中学部终告落成。如今,镜平学校中学部已成为与“贵族学校”培正中学齐名的澳门一流名校。
一位当年和崔世安在镜平学校共事的教师回忆道:“崔世安经常出现在位于黑沙环的中学部。他没有架子,*喜欢静静地站在学校门口,留意学生的情况。”
何伟添还向记者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崔世安也开始在商业社团中历练。崔世安的哥哥崔世昌,当时创立了澳门**青年商会,他把弟弟介绍到商会中担任理事,并苦心栽培。在成功组织了1988年**青年商会亚太区大会后,崔世安的能力得到了澳门商界的高度认可,从此接替兄长出任会长,一举成为澳门***跨商业、慈善、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社团**。
在崔世安宣布参选特*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崔世安身材高大,声音却极其轻柔,而且话很少。因此他一开口,大家便屏息静气,凝神听他讲话。这种温和的气质,贯穿他的从政之路,人们对他施政风格的评价大多是“敦厚”、“包容”、“有礼貌”。
1992年,35岁的崔世安涉足政坛,以“同心协进会”(澳门的一个社团)第二候选人的身份高票当选澳葡政府第五届立法会议员。在立法会同僚的印象中,崔世安“人缘好”、“厚道”,但缺乏“惊天动地的提议”。1995,崔世安连任失败,遭遇从政后的**次“滑铁卢”。不过,澳门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对崔世安的打击并不大,他可以在社团的广阔空间里推动澳门回归的许多准备工作。
澳门回归后,崔世安开始了长达10年的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生涯。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代尧教授介绍道:“社会文化司统管澳门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社会工作等部门,事务庞杂。但在崔世安任内,除统筹东亚运动会时出现超支错失外,各项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其中,推行15年免费教育、抗击非典、澳门老城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四川地震灾区筹款55亿澳元,都是崔世安的典型政绩,也是他竞选特*的有利条件。当然,社会上不少人都关注到崔世安的家族背景,关注他担任特*后如何厘清商务与公务的关系。但正如崔世安所言,‘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外界无须担心我会因为家庭成员而做违法违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