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三十岁的吴建新手上只有130元*。他将目光瞄准了人流量大的黄陂四中校门口。很快,吴建新借来旧桌子、旧椅子,一家名为“建新”的早点摊子开张了,没想到当年便*了8000元。
稍有积蓄,吴建新便将目光瞄准了更大的买卖,以1万元承包了六指街附近的“人造湖”。承包**年,因经营不善,吴建新亏了5万元,但承包费还是如数上交了。这一点让六指镇时任党委书记胡述智颇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承包。
第二年,吴建新改变经营策略,从在湖边坐等买家变为直销。“又养又卖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利润大幅提升,当年便*了3万元。”吴建新称。
为了减少中间环节,他还自购了一台小货车,在水产品集中上市的时候,他**跑几趟汉口,他还在车上放一挂干辣椒,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吃一个,*忙的时候一个月吃睡都在车上。
在养鱼和卖鱼的忙碌中,吴建新盘算着如何将利润*大化。2003年,当农家乐还只是一个新鲜名词时,一家名为“渔香”的养殖餐饮中心诞生在人造湖旁边,吴建新将自创的“干锅鱼”作为当家菜进行**,短短三年里,四张桌子的小餐馆变身二十张桌子的大餐馆,高峰时每天营业额都是上万元。
自己养鱼丰收了,但人造湖下面万亩良田经常被抛荒,让吴建新忧心不已——“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都是老人和小孩,田根本没办法种。”
去年,吴建新执意砸下400万元成立了武汉曙光兴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购进了8台套大型农业机械,并在六指街建起了八百平米米的农业超市。吴建新的设想是帮农民种田、种菜,然后将农产品直接引入超市,与市场对接。
吴建新的盘算让妻子杨光萍很不开心,认为风险太大也太累,“资产吃喝不愁,何必再板命呢?”
“农民种田不用牛,农机合作好帮手,没有劳力不用怕,农业已经工业化。”吴建新自编了顺口溜,他称,过去农户耕作一亩田费用是100元,现在用他的设备只需50元,而且速度很快,*主要是解放了农民的手和脚。据悉,六指街共有良田5万亩,今年吴建新的目标是耕作其中2万亩,实现产值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