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创业板登陆中国股市,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亿万股民从此又多了一种新的投资选择。
一年来,谁在分享创业板“蛋糕”,今天的创业板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在创业板周岁生日来临之机,让我们一同走近创业板,去看一看指数背后的事件,共同期待和见证中国的“纳斯达克”悄然崛起。
创业板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开辟股权**渠道,促进高***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刚满周岁的创业板已基本达到“顺利起步、平稳运行”的目的,并在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一年来,创业板挂牌企业已从*初的28家迅速扩展到了如今的百余家。截至10月22日,创业板已上市的公司达130家。从募集资金来看,净额已达近千亿元。来自**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已上市的127家创业板公司总股本达152亿股,流通股本达34亿股,共募集资金净额927.11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资7.3亿元。
创业板诱人的“蛋糕”不仅使数百家企业趋之若鹜——截至10月14日,***已受理创业板*发申报企业360多家,而且使一批又一批创业创新人士千万**、亿万**的梦想成为现实。截止到三季度末,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19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400位迈入了上亿元的**俱乐部。加上**股东之外的自然人,千万**的人数已超过900人。
“三高”问题日益突出。创业板高股价、高市盈率、**募率等“三高”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股价上行的障碍。先看股价:10月22日收盘后,笔者对沪深股市正常交易的全部1939只品种进行了专门统计,发现收盘价在50元以上的股票共有84只,其中创业板股票26只,占130只创业板股票的20%;中小板股票38只,占489只中小板股票的7.77%;其它20只,占1320只其它股票的1.52%。从上述比例不难看出,创业板高价股的比重为中小板的2.57倍、其它股的13.16倍。再看市盈率:在前25批上市的127只创业板股票中,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6.11倍,远超中小板新股的51倍及主板新股的38倍。此外,创业板*发中的**募现象同样十分突出。
业绩增长低于预期。上市后,不少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并未出现如许多投资者所预期的那样大幅增长。比如,创业板*批28家公司作为“质地*好”的一批创业板公司,有7家公司今年中期业绩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虽然这其中有处于创业期的公司业绩增长波动大的因素,但与广大投资者原本的预期多少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