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k Street 北京秀水街的前世今生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一幢8层高的楼。

2008年从8月1日到11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成员进出期间。进出的**代表们,在这里订做了3000多套服装。

他们中包括了25国政要及夫人。在他们飞抵中国的*都北京之前,早已被告知,那里有一条叫SilkStreet的地方,不能不去。

SilkStreet,翻译成中文,就是丝绸之街。在这个上下8层的“街”上,**奥委会主席罗格夫人在北京**会18天内六逛其中,她买了玉,为小孙子制作了可爱“面塑”,还先后订做了17套礼服。

汪自力说,从常年客源看,这里90%是外宾,几乎是**外宾多过内宾的商品市场。汪的头衔是北京秀水街有限公司总经理,也就是这条名为SilkStreet的管理者。

丝绸之街威名远播已久,但这里曾是中美交锋的地带,以知识产权之名。历经三次跃进的丝绸之街,却是一幅中国商业文明演进的缩微画卷。

剑桥大学的教授写了一本名叫《撤掉梯子》的书,说发达国家已经爬到楼顶上了,然后把梯子撤掉,其他国家就别想再上来。如果要爬上楼顶,那就与其在产业政策、贸易保护、保护知识产权三架梯子上配合到底。

这是一个关于商业文明拉锯的多维面相。

面相一:中国人商海记忆

秀水街因之起步,是为丝绸之街前传。

老秀水商户李东回忆称,在1982年前后,不知道谁*先在秀水街附近卖水果,紧跟着摆摊卖衣服卖工艺品的也来了。那时刚20出头的李东以30元*卖袜子起家。

1985年朝阳区**在秀水街上空搭了块布,上书“文明经商、保持卫生、保质保量、收费合理”,市场的合法地位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得以肯定。

其时,距1979年我国将个体经济列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开始,已六年。公开数据显示,从1978年底至 1981年,全国的个体户从14万人激增到227.9万人。

1983年至1985年,**连续下发三个1号文件,要求放宽政策,扶持个体经济发展。到1987年底,全国个体户数量已达1000万户。

李书兰也在那个时代赶了回时髦。1988年9月的**,48岁的她下班回家路过秀水街,瞅见有人摆摊卖东西。好奇心重的她找到一个小伙子问个究竟,对方告诉她“傍晚到晚上来,没人管”。

当时还在北京一**工厂从事机床工作的李书兰,正琢磨退休后的出路,回家后欣喜地告诉爱人下班摆摊,爱人却坚决摇头,“都是国家正式职工,卖什么东西!”

她并未放弃。**下了早班,径直来到附近的光华路针织厂,买了几件小孩秋衣秋裤,拿到秀水街开卖,“怪不好意思的,生怕熟人认出来,刚开始不敢吆喝。”

她至今记得**个主顾是个黑人朋友,要买一身小孩衣服,连点头带比划总算把**桩买卖完成,当天她赚了一倍。

之后李书兰就常和同事换班,赶下午到秀水卖货。慢慢地她才知道不少同行是刚从“大牢”放出来的,但她也没觉得害怕,心想“英雄莫问出身”。

1988年底,在朝阳区**要求下,140多名个体户每人出资3000元,建立了有防火措施的铁皮棚屋,秀水市场终于有了比较正式的经营场所。

日常“练摊”的经营,加之偶尔“倒外汇”,这些个体户们几乎“一夜间”成为北京*早富起来的人,那时候,“北京丝绸一条街”的美名逐渐传开,一条街的税收在1990年代初已达250万元人民币,商户们基本上家家有车。

虽然“暴富”,但商人群体并不能“光鲜”面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舆论认为个体经济“弊”多“利”少裹挟着。

李东说,那时他们只埋头干活,小心做人,不问太多“究竟”。

东北姑娘高秀玲,是**批转行雅宝路做服装生意的翻译之一,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学历个体从业者。1990年代初年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毕业的她,在北京某事业单位谋到了个“铁饭碗”,为下属“三产”公司做贸易翻译。工作不到一年,就毅然辞职“下海”,搞服装批发,生意红火的时候,还和伙伴们远赴土尔其买“样板”。

她记得那时候*特别好赚,外商结账时,*都论捆数,一捆十万;结完账后,就把*随意装进空鞋盒,端到银行存款。

1980年代,流传着10亿人民9亿商,这是一个积蓄30年的民间力量得以集体释放。

面相二:前脚购物,后脚喊打

1990年代以来,个体户的发展不再是“畏途”,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市场经济体制正式取代计划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把非公经济确定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段日子秀水的商户从几十个跃升到三四百户。此时秀水街开始向丝绸之街跃进。SilkStreet已经成为外国人进入北京后,*要问路的地方。

盛名之下,波折随之而来,一场围绕“真假名牌”之争延续十多年,并成为中美知识产权较量的关键地带。

2004年7月20日,美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王晓岷致信朝阳区**,对秀水市场销售假冒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提出质疑。**开始介入几番整顿,并议论拆除重建市场。2005年9月,香奈尔等五家**知名名牌,联合把秀水街告上法庭,秀水街市场自1985年开办以来**次因销售仿冒品被控侵权,并*终败诉赔款。

汪自力很尴尬,他说按照规定秀水市场明令禁止假名牌,但直到现在仍有外国朋友点名要买,大量需求之下,个别商家私底下仍在销售。

李书兰记得,一开始,秀水街并没有假名牌,大多数都是“出口转内销”的真名牌,由于线头拉锁等小瑕疵,以比正价低好多倍的价*处理。也许是这吸引了顾客,当这些货品满足不了顾客需求时,仿冒就成了应付之举。

李书兰说,随着商家竞争越来越激烈,从1995年开始,秀水街的老摊主陆续淡出生意,将商铺出租给外人。

秀水随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基金,鼓励商户和厂家自主研发和推广国产品牌;对于发展很好的民族品牌,给予奖励。

面相三:“计划”杀入丝绸之街

2004年“秀水拆还是不拆”成为话题。

李东等老商户自发结团,与**协商,表示不愿意搬离露天老市场,进入新楼,宁愿维持较为“自由”的状态,同时他们还担心各项租金及税费问题。

但**临近,作为外国人“出没”之地,秀水不得不面临“提档升级”的要求。

“**期间大批外国贵宾要来,总不能让他们还上老秀水的露天市场逛吧?吃饭蹲在垃圾旁,连个厕所都没有。”汪自力说,**的考虑是,由于秀水的“窗口”作用,商户的经商行为需要统一规范管理。

2004年8月19日之后,**部门和商户达成共识,秀水市场拆迁基本已成定局。2005年1月6日,秀水市场拆除;3月19日,新秀水街大厦正式开业,管理方北京秀水有限公司具备**背景。

由于怀旧的情绪,汪自力很理解商户们的反对,但他直言,那时候强烈反对的人主要还是“照主”,即早期在秀水练摊拿到营业执照,后来将摊位出租的人,“老摊位拆除,所有摊位重新竞标,他们也就失去了持续多年的利益”。

在那次变迁中,一些老商户未再续租,来自安徽和浙江的商户大批进入“新秀水”。

李书兰却是少数“雷打不动”的人,*高别人给过六万租金她也不愿转手。她说“不管市场怎么变,秀水街的品牌还在那,基本的东西都在”。

现在,新秀水市场统一了市场管理费、租金和各种税费,“现在我租的摊位,一月下来要花5000元”李书兰说。

在秀水新旧的变迁中,中国个体户的数量也在变化。国家工商总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1999年中国就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可到了2004年,下降为2350万户,六年间净“缩水”810万户,*近几年全国个体户的数量也一直徘徊在2500万到2600万间。

曾经联名上书**反对拆迁秀水的*都经贸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蒋泽中对记者表示,早期个体户的生存环境和今天显然不一样。如果早期个体户能靠市场力量自主崛起,那么在今天也同样能够运用市场手段去推动它的进一步发展,**在征收税费、促进融资、创业环境等,都应该进一步改善。

2008年1月,秀水街市场推出了*个自有品牌“SilkStreet”丝绸。秀水街管理者们开始筹划他们认为的“提档”和自我“品牌”战略,原来商户们来自市场嗅觉的灵敏反应开始渐次让度。为规范仿冒品,管理者甚至引进一些**知名品牌的大型折扣店落户秀水。

历史的归历史。这或许就是商业文明的法则:市场不相信眼泪。值得追问的是,在沿着市场的边界上运行的管理者,是以市场的法则成为推动商业的力量,还是简单的市场的“计划者”。

在丝绸之街,目前没有答案。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