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特聘专家朱卫国:“回家”来 探索生命奥秘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工作上,他埋头苦干,严谨创新,每天早出晚归,单调地重复着家、实验室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生活中,他沉稳谦和,不愠不*。这样一个人,你可能想不到,他其实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文章,拿过围棋比赛的**,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北国之春》是他的主打歌。他,就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朱卫国。

回国,是机缘,更是**的期盼

“生活会把你带到你的心所向往的地方。”

朱卫国是2003年回的国。回国之前,他在美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他有贤妻陪伴在侧,还有一双可爱的女儿承欢膝下。“为什么会回国呢?”笔者问。“其实一直想回国,”朱卫国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在海外的生活虽然惬意,可是朱卫国心里一直搁着一个心愿,那就是报效祖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朱卫国就曾两次回国考察。然而,当时国内很多科研机构的条件都比较差,研究经费非常少,没有科研氛围,回国搞科研的条件很不成熟,因此未能了愿。

真正让朱卫国回到祖国怀抱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

2001年,中国侨联举办“海外**学者为国服务团”活动,邀请海外***人才回国参观访问,朱卫国也在受邀之列。当时行程安排了北京、上海、天津3个地方。在参观过程中,朱卫国欣喜地发现,祖国已经发生了*大变化。当时朱卫国去了中科院和协和医科大学等机构参观,发现科研氛围十分浓厚,科研条件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国内的科研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朱卫国见此非常激动。他暗自下了决心,要为祖国的科研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回美国之后,朱卫国跟亲朋好友交流了回国的想法,夫人**尊重他的决定,朋友却忧心忡忡,可朱卫国毅然决然地回来了。

在国内踏踏实实做研究

“有时候条件也是可以**的,我觉得回国做研究很好,在这一点上我从不曾后悔。”

朱卫国1992年至1997年留学于日本九州大学,专业为肿瘤生物。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马上奔赴美国,先后在印第安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热休克、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方面的研究和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在国外的11年里,朱卫国如饥似渴地学习、积累,为回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情归感情,回国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卫国正式回国是在2003年4月,正赶上**,谣言闹得人心惶惶。刚回来时,只有3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基金,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仅和一位快退休的老教授共用一个40平方米的实验室,直到第二年申请到国家杰出青年自然基金,朱卫国的实验室研究才步入正轨。然而,说到归国之初的艰难,朱卫国只是轻描淡写。

朱卫国主持的实验室主要从事表观遗传与肿瘤生物方面的研究。另外,从事细胞自噬与肿瘤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朱卫国的典型**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8时到实验室,晚上11时30分回家,午餐都和学生一起凑在办公室解决。一周工作7天,没有周末。朱卫国的学生笑着说:“老师陪我们的时间比陪师母和女儿的时间多得多。”

辛勤耕耘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实表观遗传的研究很有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小孩,小时候不聪明,长大之后似乎突然开窍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原先不表达的基因在成长环境的刺激下被激活了。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对医学研究也很有启示。比如人体某个器官出现癌症了,我们能否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情况,以一块普通肌肉去替换该器官的功能?这是个很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朱卫国谈起自己的研究是娓娓道来。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通过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格外有吸引力。

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让朱卫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了突出成绩,在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和肿瘤*疗分子机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朱卫国回国后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十五六篇,其中多篇具有重要意义。他**研究小组准确把握p53的乙酰化修饰这一前沿领域的突破口进行研究攻克,并且取得可喜进展。最近他**的课题组在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肿瘤学界受到关注,对探索肿瘤防*新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据悉,该研究在国内、**上均处于先进水平。

有付出,才有回报。荣誉越高,责任越大。2004年,朱卫国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朱卫国担任“973”计划子项目课题负责人。2006年,担任国家“863”、“蛋白质研究计划”子项目负责人。2008年,获得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支持。2009年,朱卫国教授**下的课题组成果获得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朱卫国被中国侨联**为科技顾问**。

人物简介

朱卫国,男,1962年9月出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表观遗传与肿瘤生物研究室负责人。在**主要生物和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美国癌症学会会员,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微生物学会会员,NY科学学会**会员。

学术与行政兼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衰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科研主任,中国生化学会会员。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