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企业:全球收购新主角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近一个时期,印度汽车零件业、制药业、软件业的一批大型私营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在印度商业发展史上****的海外收购与投资热潮,显示了印度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主动进军**市场,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的雄心与实力。

曾几何时,在**并购舞台上根本看不到印度企业的身影,但近年来,印度企业叱咤风云,不断上演“以小博大”、“鲨鱼吞吃鲸鱼”的并购大戏。

整合**资源

4月10日,**头号钢铁*头印度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公开宣布,集团已经完成对俄罗斯3座煤矿及相关资产的收购,总耗资达7.18亿美元。

安赛乐-米塔尔表示,这3座煤矿去年的原煤产量是314万吨,而其储量估计可达1.4亿吨。安赛乐-米塔尔对上述3座煤矿的控股比例分别达到了97.9%、99.6%和100%,其控股的资产还包括煤矿的开采权、一家炼煤厂和3家为煤矿提供服务的公司。

1月31日,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曾宣布要收购这3座煤矿,以便在俄罗斯开展其钢铁业务。这3座煤矿提供的焦煤可使其焦煤自给率达到10%至15%。

近年来不少印度企业都明显加快了海外并购速度。据印度工商联合会统计,过去8年间印度公司共收购了300多家海外企业,总价值高达到数百亿美元。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07年堪称“印度海外并购年”,这一年印度公司海外并购案1070起,并购额达到722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比增长156%。在印度海外并购大军中,不仅有塔塔等大公司,还有很多中等企业;甚至身价只有**美元的小公司也参与其中。

从近年来印度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选择及管理策略来看,印度企业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整合**资源。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时大多从自身特点和业务拓展需要出发,采取“以我为主”的**资源整合策略,特别注重通过收购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

以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十几年时间里通过138次收购整合资源,把自己打造成***大的钢铁企业,同时还通过收购掌控了自己生产所需的60%的铁矿石。塔塔钢铁去年斥资130亿美元收购英荷科鲁斯集团后,不但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科鲁斯集团的优质钢材生产技术也对塔塔集团的汽车项目起到战略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先后投资30亿美元购买海外石油开发的股权,范围从俄罗斯萨哈林岛直至非洲的安哥拉与苏丹。印度石油公司高层委员会日前也批准投资4亿美元,购买印度尼西亚迈特克石油开发生产公司40%的股权。印度知名的比尔拉集团下属的旗舰公司—辛达尔科公司已开始筹备第三次收购澳大利亚一家铜矿场的工作。

现在人们只看到印度企业在**并购舞台上大显身手,却很少了解印度企业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之路。1907年,当塔塔集团创始人贾姆斯?塔塔提出为英国经营的印度铁路生产钢轨时,时任殖民地总督的弗雷德里克?厄普科特爵土对此嗤之以鼻。一个世纪后,塔塔集团接二连三地将英国公司纳入自己旗下。“塔塔集团已经习惯了被歧视,也已经把这种无端的歧视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塔塔集团现任掌门人拉坦?塔塔说。

现在,光是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汽车就初步计划,到2008年底生产25万辆NANO汽车。预计在上市5年后销量达到500万辆。但他们更大的野心是在塔塔NANO在国内市场销售两年或者两年多后,将这款车出口到非洲、拉丁美洲及东南亚地区。

事实上,汽车产业已经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印度《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16年印度将成为亚洲汽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的强国之一,印度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1450亿美元。

随着***低价汽车NANO的出现,以及声势浩大的陆虎捷豹并购浪潮,以塔塔为代表的印度制造的崛起,以及支撑它的印度汽车市场和印度经济的崛起,足以引起**汽车业的高度重视。

不仅如此,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塔塔汽车将进一步扩大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产品线,从轻卡车型拓展到中、重型卡车以及乘用车。塔塔在**大范围的出击,已经让发展中国家的车企感受到压力。

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3月,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塔塔汽车公司以23亿美元买下**豪华汽车品牌“捷豹”和“陆虎”。*近又传出,印度*大消费电子厂商维迪康公司已对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提出收购报价,另一次漂亮的收购案即将上演。

此类收购,目的在于拓展海外市场。印度本国人均收入不高,国内需求有限,因此在不少印度企业家眼里,通过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印度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马亨德拉公司负责人马亨德拉说,海外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该公司就是通过收购手段打开了美国和东亚市场。

在印度,塔塔集团无疑是**品牌收购活动的先驱。*早走向海外的是塔塔茶叶公司。它于2000年收购英国的泰特利集团,迅速跻身世界消费品牌。此后它继续发展,成为第二大**知名的茶叶公司。

印度其他集团也开始仿效塔塔集团,收购海外奢侈品牌。印度*大的房地产开发商DLF在海外一直没有名气,直到去年底它收购**奢华连锁酒店阿曼度假村后出了名。

不少收购旨在获取无形资产以提升竞争力。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时特别注重目标公司的品牌、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吸纳这些无形资产对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谈到印度企业频繁进行海外并购时,专家们习惯于把原因归结为3点:印度政府大力支持;印度股市的繁荣为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卢比升值提升企业购买力。

其实,上述3个原因都只是外因,决定印度企业海外并购连创佳绩的内因是,印度企业走的是一条外向型发展道路。对此,印度工商部长纳特说:“印度公司无论大小,都具备这样一种思路,即走出国门,壮大自己。”

政府大力支持

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超过8%,一些大的公司利润连年增长超过40%。企业“口袋里有钱了”,自然大大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并期望参与到**竞争中去,这些都为印度企业的海外收购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使如此,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战略近些年能够顺利推进并不是偶然的。印度政府为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于2006年9月制定了一项促进海外投资的长期战略。印度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本国公司的相关海外融资限制,以支持本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以及进行海外兼并活动。

印度央行也逐步简化了印度公司的海外投资手续,并大幅放宽了投资限额。目前,印度公司每年海外投资资金上限为公司资产净值的200%。印度从1990年经历支付性金融危机之后,对资本流出一直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突破1500亿美元,**收支状况明显改善,政府的信心也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印度资本市场近年异常繁荣也为印度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近两年孟买股市敏感指数连创新高,一些大公司的市值连年增长。以印度信实集团为例,该集团旗下企业的市值在不到3年时间内翻了一番。财富增加自然使企业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

同时,日益升值的印度货币卢比,也让印度一些上市公司在一夜之间成为市值*大的公司,甚至超过了西方的大公司。去年全年,印度卢比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了10%,这也有助于印度企业在海外的投资。

当然,更重要的是印度的一些大集团实力不凡,具备了跨国收购的能力。2007年1月31日塔塔集团再次提高竞价,*终以122亿美元*资打败了巴西对手成功买下了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国的科鲁斯集团,成功上演“蛇吞象”。

而塔塔集团是印度*大的集团公司,2005-2006年度收入达到9672.29亿印度卢比,相当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8%,现在市场资本总额为576亿美元。在印度,塔塔牌是公认的*大、*受尊重的本土品牌。塔塔集团拥有众多国内及**知名的产品及服务品牌,如塔塔Indica、塔塔Indigo、Indigo Marina、塔塔Safari、塔塔Indicom、泰姬饭店集团、indiOne、塔塔茶叶、泰特莱、塔塔盐、塔塔Steelium、塔塔Shaktee、塔塔Tiscon、塔塔轴承、泰坦、Tanishq、Voltas、Westside等等。

印度毕马威执行总裁维克拉姆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走出国门,大肆并购海外企业;90年代韩国企业取而代之;现在轮到印度企业大显身手了。”他认为印度企业的并购才刚刚起步,今后5至7年将有一大批印度公司走上**舞台。

印度锻造公司董事长卡里亚尼也表示,公司在收购德国CDP公司后并不打算就此止步。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5到7年内成为**的领导企业。”

专家预测,印度企业海外收购的浪潮还将持续至少3至5年时间。印度信贷评定与投资服务公司总裁拉维莫汉认为,印度公司的海外收购潮流代表着“一种结构性变化,而不是一次性现象”。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