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内外贸对接二次试水 出口企业顾虑难消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新快报讯昨日,105届广交会完成了内外贸对接第二次“试水”。不难发现,商务部正在努力扮演着“红娘”的角色,在此次的对接形式上就作出了改进,按区域为国内131家采购商设立了台位,使对接更有针对性。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形式的改变在眼下看来或是“治标不治本”,仍难消出口企业心中的重重顾虑。

“探路者”居多

在第一次对接会上,山东家家悦集团无疑被摆在了“豪客”的位置上,昨日前来洽谈的出口企业络绎不绝。“我们上次达成了4个多亿的订单意向,不少都已交付订金。”该公司一位采购经理称,他们这届来广交会大采购主要为了公司于5月底的店庆。

“像这次家纺类的采购,基本上都是尾货,出口企业现在能提供内销的品类和式样都不多,也没有建立内销的组织架构。”通过一上午的洽谈后,这位采购经理对记者如是表述。

据了解,经过两次对接,准备不足、探路者居多是多数国内采购商对出口企业的总结。在公司副总经理张冬生看来,昨日人气不如第一次,“上次参展商热情更高,来的人也多一些。我们第一次对接采购了100多万元的商品。”他称,目前准备做内销的企业也就一成左右。

交易机制需完善

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秘书长顾国建对此表示,不要期望一两次对接就能有多大效果,还需要政策的扶持和交易机制的逐步完善。据了解,内贸交易方式,规则、渠道、专利保护等都是出口企业内销的“拦路虎”。

江苏开元集团轻工艺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腾晓就表示,公司以前也做过内销,但前两年外贸形势大好就忽略了。以往的经验来看,销售渠道不畅、账期长、结算方式复杂是主要问题,“以前我们就呼吁过,国内也开展信用证交易,加快与国际贸易结合。”

据了解,预付订金,货到付款、信用证支付、购买信用保险等都是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防止交易风险常用手段,而这些在国内贸易中却无法使用。同时,国内的超市、百货一般采用赊销的方式结算,账期最起码也要长达一两个月,对本就中小企业居多的出口企业而言将造成巨大资金压力。

“制造商缺乏信用保证,零售商也要解决库存风险问题。”顾国建指出,零供对接一直是内外两层皮。国内贸易缺乏创新性,政策应该有所倾向,保险、信用产品都应进入国内贸易。据悉,在第一次对接期间,多家国内零售企业向商务部提出了退税优惠、财政贴息、出台交易规范等建议。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