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钻石商 广告做到婚礼上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罗昶

在古希腊,钻石被认为是神的眼泪;古罗马人则把钻石看作是星星滑落人间的碎片——由此说来,***大的钻石公司,南非的戴比尔斯公司可以说是世上*浪漫的公司了。

戴比尔斯的名字,来源于戴比尔兄弟。1860年,南非的戴比尔兄弟用50英镑买下了一个农场,他们以自己名字的复数形式“De Beers”为农场命名。1871年,两人以6300英镑将这家农场卖给了英国人西塞·罗兹。这位英国人幸运地从农田里挖出了钻石。1888年,延续了农场名称的戴比尔斯公司在南非成立,从此开始了在南非大规模开采钻石的历史。

但真正书写戴比尔斯公司**的并非这个英国人,而是奥本海默家族。家族事业的**者欧内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德国犹太家庭,少年时代就跟随淘金大军来到南非,从钻石业的*低工种——钻石分拣做起。欧内斯特靠着机遇与勇气在乱世中逐渐积累起**,并于1917年用10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金矿开采公司,不久开始涉足钻石开采。

经过几年发展,在南非,欧内斯特只剩下*后一个对手,那就是戴比尔斯公司。当时,钻石的价格居高不下,为了打开销路占领市场,欧内斯特主动降低钻石价格,而戴比尔斯公司则依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短短几年时间,戴比尔斯公司的市场和客户便被欧内斯特抢去大半,利润大受冲击。1925年,欧内斯特买下了大势已去的戴比尔斯公司,自此,奥本海默家族*终控制了南非的钻石开采。

欧内斯特的儿子哈里是奥本海默家族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一直担任戴比尔斯公司的董事,并于1957年担任公司董事长。在半个世纪里,他对公司庞杂的业务进行整合,并不断收购各国新矿,使戴比尔斯的业务从南非扩展到**。

为了削弱竞争者的影响力,哈里每年花费2亿美元做广告,试图让全世界的钻石爱好者们只听到戴比尔斯一家的声音。1948年,哈里瞄准了一个巨大的钻石消费群体:婚礼上的新人,于是,他推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广告词。这一系列广告取得了革命性效果——从此之后,钻戒成了婚礼的必备,成了爱意和忠诚的象征。

戴比尔斯公司控制着世界60%的钻石生产以及整个钻石市场的价格。哈里非常善于利用公司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每年,戴比尔斯通过10场钻石鉴赏活动,把未切割的钻石原石卖给珠宝切割公司,出售的价格完全是由戴比尔斯单方面决定,客户根本无法讲价,他们只能决定买或是不买。戴比尔斯的丰厚利润由此得到保证。

1998年,哈里的儿子尼基接任了公司的董事长。此时,尼基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陆续涌现的钻石矿对戴比尔斯的垄断格局造成了冲击,同时,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也对钻石消费造成巨大冲击。2005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跌至45%。2005年,尼基·奥本海默以60亿美元的资产位居《福布斯》**富豪榜第72名,而到2009年3月,这一排名跌到了第98位。

新兴市场的崛起带来了一丝转机,2009年,中国的钻石销量增加了16.9%,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于1993年进入中国的戴比尔斯,在中国的销量也是连年增长。同年,美国市场也呈现复苏迹象——这些都预示着戴比尔斯即将迎来曙光。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