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军:考虑逐步放开粮价管制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近段时间,国内外大宗价格频频走高,部分粮食出口大国宣布粮食出口禁令,**关于粮食安全的担忧骤起。

“入世”9年来,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配额和关税逐步放开,中国在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对外依赖度逐步上升,而随着新一轮农产品涨价风潮来袭,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引发高层关注。

***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代表助理张忠军认为,当前粮价上涨*根本的原因还是供给不足,世界粮价的总体趋势将是缓慢上涨。

对此,张忠军表示,应逐步放开国家对粮价的管制,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慢慢放开粮食价格,与**接轨。价格一放开,农民收入就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内需也就拉动了。”

粮食总体供给不足

《21世纪》:当前,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的价格涨势凶猛,是天灾减产、业内炒作还是货币泛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会如何?

张忠军:当前,粮价上涨*根本的原因还是供给不足。在此情况下,许多粮食主产国限制乃至禁止出口粮食,进一步放大了粮食供给问题,助长了粮食涨价的预期。

今年总体上供需还是处于平衡,当然受气候影响,小规模减产是有的,目前的这种涨势不会过于暴烈。而世界粮价总体的趋势是缓慢上涨的。

2007年世界粮价暴涨,主要原因是2005、2006年连续两年世界粮食减产,当时的库存量占下年度消费量的比率,已经接近***粮农组织划定的*低水平,即17%到18%左右。

另一方面,那几年石油价格出现暴涨,从每桶几十美元涨到140美元,这使生物质能源的消耗量猛增,年均消耗掉一亿吨粮食。这些原因加上炒作、预期等因素使粮价急剧上升。

《21世纪》:2001年中国入世之时,做出了农业领域的开放**。如今,中国在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对外依赖度逐步上升,这是否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张忠军:中国的农产品尤其是大宗粮食作物,在世界竞争中总体上是处于劣势的。这由我们的国情决定,自然条件方面,中国的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相对稀缺,利用率又不高,世界平均的水资源利用率是60%,中国才40%。

从经营方式讲,中国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法跟美国、加拿大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相竞争。耕种面积过小,还影响到科技、良种的**和机械化耕作技术的应用。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面临**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近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改革的问题,对农产品竞争力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们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正在不断接近,现在虽然有占补平衡的措施,但占用的往往是良田,补的是复垦地,耕地的质量在下降。

展望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转变粮食生产增长方式和提高单产上做文章。鉴于中国现在土地和水的利用率太低、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严重、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荒废,必须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经济学规律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注定低于其他产业,因此不能指望用市场来解决农业问题,**必须介入。另外一个方面,农业的体制和机制必须改革和完善。土地的流转制度如何完善,农民的土地能不能作为财产抵押,这方面的制度都要跟进。

《21世纪》:发达国家本身粮食的生产率比发展中国家高,它还给国内农民大量的补贴,这更加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市场受到冲击,这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

张忠军:补贴问题一直是世界粮食贸易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当年中国入世谈判的热点话题。***粮农组织一直在呼吁发达国家降低补贴,进行公平竞争。

从中国自身讲,我们在这方面的谈判上当然要下功夫,但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例如“绿箱”政策这块,我们的科技**、农民的教育程度等等软件因素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世贸规则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增加这方面的补贴和投入,这不会引发贸易争端,因为它是在“绿箱”政策中规定允许的。

逐步放开粮价管制

《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但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从比较优势来讲,中国既然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处于劣势,我们为什么不放弃自己的弱势产业、转而大量进口粮食呢?

张忠军:粮食安全包括两方面,一是供给性,中国生产了5亿吨粮食,解决了国内粮食自给问题。另一个方面是可获得性,非洲许多穷国面临的饥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买不起粮食。可获得性是目前世界粮食问题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世界粮食既然供需平衡,就不会出现饥荒。但比较优势的理论有一个前提,即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而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

粮食的自由流通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产物均衡图景,它可以减少壁垒和摩擦,*后全世界人民都有饭吃,全世界农民都有*挣。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的,但是现实中,各国会考虑本国的粮食安全和利益,粮食的**流通始终包含着各国利益的博弈。

***粮农组织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试图通过各国尤其主要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双边、多边对话、谈判,包括召开一些**峰会来改善现在这种扭曲的贸易状态。理论的状态,我们是永远做不到的,但是大致的方向,我们还是会去努力的。

《21世纪》:现在**的粮价波动很大,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供求没有有效对接。国内对抗粮食波动的措施是建立粮食仓储机制,高抛低吸,平抑粮价。世界范围内是否也可以尝试建立这种机制呢?

张忠军:这个设想很好,但也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曾经有一段时间,亚洲包括东盟尝试建立这种机制,但后来不了了之。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太激烈,现实中很难建立这种机制。

***粮农组织也试图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对话,尽量避免造成粮价的大起大落。粮食一旦出现大涨,粮食出口国尽量不要过早地限制和禁止出口。

当然出口国为了国内粮食安全的考虑,做出这种决定也无可厚非,限制出口短期内对平衡本国的粮食供求是有利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措施是有害的,即使对出口国本身它也是有杀伤力的,因为国内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降低了,本来可以出口卖个好价,现在人为限制出口,农民的利益受损失了。

《21世纪》: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中国通过储备、抛售、打压市场等措施人为地压低粮食产量,以至于出现国内国外价格倒挂,你对此怎样看?国内粮价是否应该与**接轨?

张忠军:中国农业的生产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按常理,国内的粮价应该高过国家粮价,而现在国家人为压低粮价,以致出现倒挂现象。

这极大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之后,好多人都不愿意种地,粮食总量上不去,粮食安全受威胁,国家如果继续采取这种措施,无疑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人为降低粮价的另一个问题是粮食走私,这也加剧了国内粮食供给的不足。

当然国家控制粮价,也是为了保持CPI不过快上涨,为了城市低收入群体能生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慢慢放开价格,与**接轨。价格一放开,农民收入就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内需也就拉动了。农村市场及其广阔,但是由于粮价低,农村社会保险网没有完善,农民才不敢花*,花不起*。

理论上讲,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与韩日接近,而韩日农产品价格是我们的6到8倍,我们当然不敢奢望粮价这么高,CPI也承受不了,但至少可以逐步放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