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E利弊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文|本刊记者 若水

2009年,堪称银行系PE的崛起元年。

早在今年初,工银**就展露头角,**与江西省**合作设立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为合资公司,由工银**与江西省当地的投资公司各占50%,*期募集规模10-20亿人民币;还与市场化GP——优势资本合作设立了一只Pre-IPO创投基金,募资5亿人民币;同时还在运作一只可转债型基金,通过分红和股权回购退出做**的可转债型专项**基金。

4月份,在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备案基金名单上,建银**就浮出水面。9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其26亿元资金就全部募集到位,而其另一只文化产业基金又在申请第三批备案。与其他一些备案或批准的基金相比,这次让人感受到银行系PE的特殊效率。

其实,对于人民币产业基金来说,中银**是*早介入的。2006年底,国内**家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中银**占大股。未来,其也会加紧布局。

随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体系内PE的日趋活跃,未来,包括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也可能会纷纷仿效。

银行系PE究竟有哪些优劣势?可持续能力如何?

优势

整体来看,银行系PE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募集资金、寻找项目、投资工具、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

券商背景的中信产业基金**经理单连枫认为,银行系PE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商业银行的强大背景,募集资金强势,因其有现成的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其二,投资手法和工具较多,不仅有股权还有债权,未来如果再将并购贷款组合在一起,则更加强大,堪称*无霸,在做大型的并购案上有优势。比如,能不断挖掘可以并购的客户项目,通过并购,进行相关产业整合。如之前的中策、乔丹集团一样,在并购领域树起大旗。

外资PE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李煌同意单的上述观点,并且他在具体操作中亦有深刻体会,他强调银行系PE有两大明显优势:**大优势是项目资源与社会资源丰富。其担任财务顾问,与各地建行分行机构合作,比较了解当地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之判断也更加客观。“如果激励到位,一般的VC、PE很难与之竞争。”

另一大优势就是项目调查优势。项目资源主要来自建行客户,而建行的信贷员,常年与这些公司打交道,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公司的实际运作状况了。

而刚刚与工商银行合作的实践者——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也表示,之所以选择与工银合作,主要是看重其项目渠道资源,至今为止,毕竟大部分项目还没有被挖掘。为此“需要傍大款”,但他也承认,目前只是开始阶段。

绿源资本总裁黄劲认为,未来PE需要转型。之前主要投资一些传统制造企业,未来,更多的机会在服务业领域,包括房地产、医疗和教育等。下一步,中国的PE发展将更像美国,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空间,而不是越来越少。

但整体看,对于一些政策性、周期性、公益性的行业,外资PE没有优势。比如一家大国企,拥有很多松散医院资产,未来要实施剥离、产业整合、进而上市,外资很难介入,更多的机会将留给国有PE,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投资集团。因为操作会很复杂,需要涉及多种金融工具,需要协调多种社会关系等。而这对于银行系PE是一大机会。

未来,他认为外资PE应该做创新,如果涉足大的并购整合,则要与中资PE合作。即使鼎晖、弘毅,其社会资源体系都还不够强大。

劣势

银行系PE劣势也像其优势一样显著。比如激励是否到位?发展能否持续?其多年后潜在的风险等。

对于银行系PE,业内一知名机构合伙人章先生*关注的是其能否持续。他谈到*近一个负面信息,即一家招商局背景的基金公司,发生了较严重的人员流动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招商局比建银**更开放。”

他谈到银行系PE有两个弊端。*先是激励机制。到底采用什么机制。“我认识建银系统的两位年轻人,其背景很简单,过去从没有碰到过这样好的平台,在建银无疑可为其增加资历与经验,同时积累项目、个人资源,如果激励不到位,那么过几年有了业绩后跳槽,会对公司业务带来较大影响。因为这个行业对人的依赖性超强。

其次是持续性。之前的中化直投做得也很好,但也只是一两个案子很好,接下去就不可持续了。体制内的PE,如果项目经理薪酬与行长一样多,行得通吗?这一平台对那些资历浅、能力强的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好机会,能令其快速浮出水面,但银行系统毕竟是一个论资排辈的系统,时间长了,可能会感觉不平衡,要跳槽,*终导致投资的持续性不够。

不管怎样,银行系PE,只要股东坚定,一定会在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到底有多么霸道,能否持续也的确是个问号。

单连枫认为,*不利的一面是:银行系PE的薪酬结果和激励机制不到位,存在母公司掣肘,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体系相比,如果高出太多,肯定不容易实现,但市场化的PE都是比较高的薪酬。凡是机构型附属的PE,都会有这样的弱点。

至于一些退出的新模式,比如资产证券化等,他认为并不是银行系特有的优势,别人也能玩,比如中信证券本身也有很强的资产证券化优势,关键看怎么用。

另外,所谓的退出,大家似乎都盯着IPO不放,其实不是大家看不见其他的退出模式,而是根本无法实现。比如卖给行业龙头这一招,但中国目前的产业现状是集中度还没达到那样的程度,比如出版业,还没有出现*无霸的龙头企业,能卖给谁?能获得好价钱吗?美国则不同,起码有贝塔斯曼,已经成为行业龙头,有接盘人存在。

而银行系PE的竞争对手,他认为主要是那些市场化的并购型PE,比如弘毅、鼎晖、中信,厚朴等。而一般投资早期的VC比如红杉、赛富、深创投等,都会成为其合作伙伴。

银行系PE这样的机构附属型大基金短期内是有竞争力的,但仅仅是短期内的实力,如果解决不了上述一些根本机制问题,很难说有长期竞争力。即短期内很吸引人,但三四年后,等团队有了经验,就会被猎头纷纷挖去,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基地,而大批团队的离去,对业绩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吴克忠则认为,关键是银行的理念和投资的理念不一样。银行觉得是好项目,但投资人兴趣不大,而投资人认为是好项目,银行的兴趣又不大。银行主要看过去的、静态的资产,而投资人则主要看将来的、动态的资产,两者的评估体系不一样。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系PE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其拖累。比如,同样是1000万元利润的两家企业,如何选择?一家企业净资产是2000万,另一家是1亿,通常银行会选择净资产是1亿的企业,其潜台词是即使企业亏了、破产了,也还有1亿元净资产可以还债;而投资人则会选择净资产2000万的企业,因为,其潜台词是,如果再增加1000万的利润,那么只需要再投资2000万即可。“两者的投资理念大不同,由此也会带来很大问题,需要银行体系做出调整,并做好衔接,不能再用银行的眼光做投资。”

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会把各类业务绑在一起,形成整个银团的利益,这样贷款可以享受到投资利益,而投资也能分享贷款收益。

但这依然是非市场化的表现,至少是不充分的市场化,试想如果充分市场化了,银行系PE也就没有优势了,那些传统PE投资过的企业也一样能获得银行的贷款。

吴克忠表示,未来PE业的竞争不在资金大小,而是项目渠道的竞争上。之前,更多的是碰到的偶然的项目,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未来,寻找目标企业,一定会有一套系统性方法,涵盖目标、标准的方法,优选出项目资源。

未来,各家PE都会寻找并建立自己的项目渠道,特别是券商直投、银行系等,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渠道,这也正是吴与其合作的基础。

国资PE的隐形风险

关于银行系PE的劣势,如果说上述人士都是从短中期看的话,那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则从长期的角度预言,未来包括银行系PE在内的大国企PE均存在很大隐性风险。他认为,银行系PE的冲动,表明国进民退也进入到PE这一领域。并不是有谁支持国企,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大家的规则都还是一样的,但结果却是民企被挤出局。这是否意味着,在PE领域,民企也会被挤出局呢?

有人说是国企敢冒险,而民企不敢,民企抗风险能力较弱,国企抗风险能力强。其实,这与房地产市场是一致的,招标时,民企往往不敢接盘,而国企敢,原因就在于其背后有银行做后台,认为反正*后亏了也不是自己的,反正有国企金融机构背后撑着。

其实,VC、PE与房地产是一样的,也是金融业的一部分,但却是*容易隐藏风险的领域。风险在于,既做贷款,又做投资,没有很好的防火墙,更容易掩盖风险。通常,*后倒霉的是大股东,但那可能是多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当下的执行层自然不会那么多虑。所以,未来几年,不良资产还会爆发,很难降下来。

三家银行系PE对比

分析发现,建银**、工银**与中银**三家银行系PE的定位不同。

与工银**和中银**主要业务在香港不同,建银**同时在香港和内地拥有团队,总体感觉是一个活跃的团队。

工银**与中银**,与银行系分开的更多,彼此合作不多。而建银**与母公司建设银行的合作几乎覆盖每个项目,既有建行的人又有建银**的人,具备较好的协同效应,包括省行、市行等。

从战略角度看,工银**是由下往上做,而建银**则是从上向下做,无论是方向、力度都相对大些。

而且建银***先是从市场推动的,从退出开始作为平台,一步步进入,投资项目时先看哪个适合退出,从后往前推。因其投行背景较有优势,在承销项目时,知道哪些*适合上市退出,所以他们从退出渠道找项目,虽然回报率不是太高,却能较快地创出过往业绩,而且流动性较强。

工银**有关人士也表示,建银系更活跃些。“我们也是处于尝试阶段。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操作,但特点不同,建行的规划比较大,而工行是慢慢实现的。关键是政策支持,特别是要落实到一些细节,要一点点地做。”

黄劲认为,建行过去是以项目为主的,其业务模式与PE更接近,中银则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而工银则是以消费者为主,所以,建银这方面的优势*明显。但不管怎样, 未来各大行都会这样做,即背靠银行大树、依托大投行做PE。

关键是谁将成为霸王?李煌认为,银行系PE未来都是石头老虎,不是纸老虎:个大、硬、厉害,但活力有限,不会把市场搅了,更多的可能会在体制与市场夹缝中跳舞。

且随着银行系PE的崛起,未来中国的PE版图一定会有所改变,*终形成大、中、小PE共存的平衡格局。

所谓的大PE,主要是指银行系PE、未来的保险系PE,以及正在形成气候的券商直投系,以及像中信、厚朴、鼎晖、弘毅类管理着几百亿资产的市场化PE。

关键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看看*适合大中小哪个层面?很难又做大又做小,因为已经分工开始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