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牛骨头在武汉刚刚兴起,一个朋友就邀他到堤角边品尝。当时堤角边的牛骨头大排档只有“老三样”产品:牛骨头、牛弯弯(牛膝盖)、牛杂碎*锅,制作工艺较简单,慕名而来的食客却不少。杨明在心里盘算:“这东西我也做得出来,何不开牛骨头店?”
没过多久,一个排档**要退掉门面,杨明立即盘下了门面。他把自己的牛骨头店定名“王帅府”。
“那个时候,我的性格再不那么冲了。碰上找茬的顾客,也能忍气吞声,和气生财嘛。”做牛骨头排档初期,左邻右舍教给了杨明许多做生意的诀窍,令他非常感激。生意慢慢做起来后,杨明变得“胆大妄为”起来。
请“*贵”的师傅
一次,某公司老总到店里吃饭,老总的助手示意杨明:“好吃的尽管拿上来。”可杨明把所有菜都上齐了,也没凑足10种。老总很遗憾地说:“你们的菜味道确实不错,可惜品种太少了。”一句话触动了杨明,他想:“靠牛骨头、牛弯弯不足以撑起一个餐饮店,非得开发新菜不可。”
杨明盘下了400多平方米的门面,开始托餐饮业的朋友帮忙物色厨师。朋友坦言:“上级别的月工资怎么也得付两三千元。”由于做牛骨头主要靠前期加工,不需要太**的厨师,当时其他店的厨师月薪一般在六七百元,而他的店每日营业额也才两千元。但杨明狠了狠心,以两三千元“天价”月薪,请来了厨师。
一个月后,这位厨师为他开发了共100多道牛类菜肴,使用了牛身上各部位的原料。第二个月,他的日营业额翻了一番,此后逐步增加。
网上卖牛骨头
如今,杨明的王帅府牛骨头店越开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把牛骨头发展成产业。
2002年,他注册“堤角边”的商标;2003年制作了网站,并申请了网络实名,只要在地址栏上输入“牛骨头”,即可链接到其网站。网站开通了“网上订购”功能;一些外地餐饮业**在网上看到他的店后,打来电话要求加盟。目前他在吉安、南京、无锡有了3家加盟连锁店,其中两家是通过网络谈成的生意。
眼下,为了本月11日在汉开幕的食博会,杨明已投入10万元,预定展位,准备借食博会将牛骨头推向全国。
他下一步的想法是将真空包装的牛骨头推进商场、超市,或者在三镇街头开类似“懒汉排骨”、“廖记棒棒鸡”的外卖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