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是全民公敌吗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京东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n

在微博上搜索“刘强东”,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还有一个叫“***刘强东和京东”。在各大**,网友对京东的声讨层出不穷,“***刘强东和京东”就是一个**的例子。

n

在一片骂声中,京东商城的注册用户从*初的36人演变为2009年的800万;年销售额也从1000万元迅速增长到40亿元。在刚结束的京东12周年店庆活动中,仅6月18日当天,京东商城就在13个小时内接到15万个订单,销售了30万件商品,**了超过1亿元的日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些数字的增长均超过200%。

n

在这样大的销售额和增长速度下,京东却是个不**的企业。知情人士透露,“京东的真正毛利率仅有4%,*高不会超过7%。”

n

一轮又一轮的**,或许能泄露一些信息——2007年,京东商城获得了来自今日资本千万美元的**;2008年底,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联合向京东商城注资2100万美元;2010年初,京东商城又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第三轮**。

n

“4年1.8亿美元,对一个日流水在***的零售企业,每天光是利息就很可观了,如果**,又怎么会需要这么多的投资呢?”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n

低价秘密:赔本*吆喝

n

“让伙伴敬畏又疏离,让对手恐惧又愤怒。”业内人士称,京东的发展方式既野蛮又不守规矩,“不仅破坏了行业规则的底线,同时也是一种‘自残’。”

n

2008年底,明基一款MP512投影仪的市场报价是3999元,在传统渠道销售的限价不低于3600元,而京东一推出就打出了3099元的价格。

n

“低价”,是很多消费者对京东的印象。以笔记本为例,其价格普遍比市场低500~1000元,某些特价款甚至低2000多元。而位列6月销售**的佳能EOS 500D套机,京东仅售4599元,比市场价低1500元。

n

刘强东在1998年到中关村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利润空间了如指掌。2001年,帮助刘强东获取了**桶金的刻录机市场遇到瓶颈,摆在刘强东面前只有两条路:做分销,或做零售。

n

当时,刘强东迷上了逛国美。国美的连锁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商场 专卖店”模式,受此启发,刘强东认定,IT产品的连锁店是未来的方向。“我们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体系,规模化地卖产品,控制好库存、供应链,然后在全国复制。”

n

在模仿国美的几年里,刘强东总结出,只要能提升效率,压低成本,新的商业模式就会颠覆旧模式——百货商场的毛利要维持在50%,而沃尔玛只要15%就能**。因此2004年,刘强东毫不犹豫地让京东放弃了当时利润主体的线下模式,改为线上销售。“网上零售没有店面租金、水电、陈列品折旧,也不需要庞大的销售人员。”相对于国美11%~12%的费用率,京东的费用率仅是个位数,而且,京东的库存周转期为12天,只有国美的1/5。

n

刘强东还认为,京东不是依赖核心技术为生的企业,互联网用户的忠诚度又很低,因此必须把规模放在**位。所以,京东甘于赔本*吆喝。

n

记者还发现,成本和效率并不是京东低价的唯一原因。“有时厂商送来的报价单上,成本价比京东的销售价格还高。”从事B2C业务的黄先生说,很多时候,厂商的销售人员会直接让把水货和行货混着卖。“水货、行货、翻新货一起卖,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n

在任何时候,用任何办法,“京东永远坚持低价”。但刘强东也认识到,价格战的空间会变得很小。因此他才提出,从2010年起京东的经营战略将是“以价格战为核心,增加服务战和产品战”。

n

上市“真相”:绑架投资人?

6月28日,深圳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蔡玮在微博中写道:“刘强东近日删除了在微博上的全部发言,随着京东不断扩张,刘强东本人变得越来越谨慎低调。这个‘轻公司’***或许在承受沉重压力。”

刘强东的压力来源,很大程度上是京东的上市问题。

2007年6月,当京东商城的日交易量达到3000笔时,刘强东就意识到第三方物流将会限制京东的发展——普通规模的物流企业很难满足京东的订单量;如果改用UPS等一线物流企业,收费标准偏高将导致失去用户;另外,京东主营的3C产品单笔订单价格较高,第三方物流配送途中的破损率、丢失率难以把握。

2007年8月,京东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2009年初,京东第二轮**的2100万美元中有70%用于成立控股物流子公司,购买新的仓储设备,配备手持RF扫描器,建设自有的配送队伍。

目前,京东在北京通州已建成华北物流中心的3个仓库,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每天有超过600家供货商向这座仓库送货。京东还在北京市的主要商业区设置了8个自提中心和10多个配送中心。此外,京东还计划投入7亿元,用于在上海嘉定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鸟巢”大的“亚洲一号”仓库。在配送环节,京东先后提出了“211限时达”和“售后100分”服务。

保守估计,京东仅仅在仓储环节,就投入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京东近5000名员工的人力成本,20多亿元的投资也就是恰好能够维持京东的正常运转。

“从这个角度说,京东绑架了投资人。”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零售企业每天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的运转,一旦投资人停止向京东“输血”,京东很可能就因资金链断裂而死,这意味着已经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投资人为了寻找安全的退出机制,上市似乎是惟一的出路,他们要拉更多的人给京东买单。”

货源博弈:拉供应商下水

刘强东自己说,三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打通与产品供应商的关系,但至今也不敢说彻底的成功。

早在2008年,明基针对MP512投影仪的低价对京东采取了强硬手段,不仅对外声明称“不保证个别企业以非正常低价销售的投影仪为原厂正品,不保证核心零件为原厂生产,不保证质保服务”,同时向京东断货。

而京东则采取了更强势的回应——从其他渠道串货,甚至派员工从线下卖场购买后,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该投影仪在京东的价格迅速从3099被下调至2999元,然后又跌到2873元。

“对二、三线品牌,京东的这种手法很奏效。当然,也有些时候厂商和渠道商紧密团结,任何渠道向京东串货都会被断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只有个别一线品牌,才有这样的魄力和实力。

“早期厂商封杀京东是出于维护传统渠道利益,但对非一线的品牌而言,京东的覆盖面更广,走量也更大。”电脑商城网COO张建表示。亿邦动力网总编辑贾鹏雷也表示,对于较小的品牌而言,只要发展京东一家渠道,就能获得巨大的销售量,所投入的渠道费用也比大规模铺设传统渠道要少得多。

当然,如果让京东成为惟一渠道,“它具备的议价能力和条件就大大增强了。”贾鹏雷指出,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京东提高毛利率,企业和京东共同垄断市场;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必须配合京东的低价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厂商的利润变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显然要远远大于**种。

“打压不如招安。”很多和京东“打过仗”的企业总结出了这样的黄金守则。

*常见的做法就是产品差异化策略。有厂商专门开辟几条生产线,某些产品只供京东,让线上线下没有对比;有些厂商选择部分产品进入京东;还有厂商只是对产品外观或某细节作出调整,甚至完全一样的产品使用不同的产品编号,来保护传统渠道的利益。

而海尔、美的等国内知名的家电品牌,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专营店,有计划地逐渐缩减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的出货量。

“在同样完成销售任务的情况下,如果B2C网站走量过大,厂商几乎无利可图,而且市场上现有的价格和渠道会混乱。而厂商对自建的网上专营店价格拥有绝对的控制力,能够保证利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一线品牌,特别是像联想这样渠道网络体系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而言,京东的压价手段效果就会小很多,而厂商为了维护更多渠道的利益,也会拼死封杀京东,这也是京东产品多为二三线品牌的原因。”

与此同时,众厂商对京东更为不满的,还有一套结款时的“潜规则”。

曾经一个手机厂商因新型号即将上市而急于清理大量库存,一部手机按1000元甩货,以京东的低价策略,也许会按一部手机900元的价格大力促销。而在与厂商结款时,京东就会提出,这每部手机亏损的100元应当算作市场推广费用,要从货款中扣除。

一旦供应商提出异议,今后该品牌的产品很可能遭到京东封杀;又或者,京东只与厂商结清已销售出的货款,并告诉厂商:剩余的货卖不动了。为了日后合作考虑,厂商往往是敢怒不敢言。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不少B2C网站和线下渠道都或多或少地用过这种“耍流氓”式的手段,但“京东摊子*大,而且它从不遵守厂商提出的限价规则,所以*让厂商难受,惹不起也躲不起”。

此外,京东还开始像传统零售企业一样,对销售的品牌收取“入场费”,而且金额不低。据称,某相机品牌为旗下一款产品能够在京东销售,仅“赞助费”就花了200万。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