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我对于马应龙这个品牌并不熟。只知道国家广电总局好像规定了在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不允许播放它和它的竞争对手们的广告……
虽然这纯属矫情,但起码说明了这个品牌的清晰度和辨识率是不容置疑的。都说中国十人九痔,所以这个牌子几乎可以和洗衣粉一样成为大众品牌了。马应龙垄断了痔疮**********很多人几乎把马应龙作为了痔疮膏的代名词,这样也文明一点。比如:“你可以试试马应龙”,就比“你应该用用痔疮膏”要婉转得多。所以,当人们听说马应龙要出眼霜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诧异和好笑,似乎笑得越厉害痔疮就离自己越远似的。很多营销**甚至撰文断言这个产品将成为马应龙的滑铁卢。但我要说,这样的猜想太过时了。在这个“犀利哥”和“凤姐”统*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品牌延伸才会成为**教材。
**阅读丰田在华损失高于美国王朝酒业的没落与反思雅虎CEO巴茨访谈:拯救者难做富士康“N连跳”:缺位一******常犯的五个错*****要掌握7种暗示技巧山木案拉响职场女性安全警报聪明的选择
如果早期在网上的传言都是马应龙精心设计的,那我将更加佩服它。
*早在网上人们流传说马应龙痔疮膏可以*疗黑眼圈,于是就有很多人跟帖说:真的假的啊?能不能试一试啊?我试过,真的有效啊!……网上有大量自愿做小白鼠的美眉,用痔疮膏直接涂在眼睛上的好评率还很高。后来就有帖子比较专业了,应该是专业人士进入操控。据说是把痔疮膏的配方拿给医生看,医生表示没有问题。
我为什么怀疑*早的创意不是马应龙自己搞出来的,是因为这个传闻的确很久了,一个企业很难有这样的耐心,用好几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转型行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创意一定是被马应龙看到并且关注了。这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是:把这件事作为痔疮膏有效的一个话题进行**,专注于做痔疮膏;或者顺其自然生产药妆。
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假设。要知道,药妆的利润率和痔疮膏相比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痔疮膏涨价之后卖到9块8就有很多人骂厂家无良了,而眼霜一出场就168块 ,还有那么多人捧场。当然了,得了痔疮又舍不得到医院动手术的大都是劳苦大众,为了消灭黑眼圈就愿意花*买单的都是讲究生活品质的时尚女性,消费力当然不同。如果可以打开这片市场,马应龙就会和薇姿、云南白药一样去分享药店里*贵的柜台了。
赢得转帖,就能赢得市场
我想,争论一定是有的。保守派会说品牌延伸的策略、方法、经验、教训,激进派会说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广告语。*终,一位高人站了出来,拿出“芙蓉姐姐”的照片说:现在的社会,连这样原本**不可能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原本抹在下面的药膏为什么不能抹在眼睛上?市场调查的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尽管很多人都说不会买来抹眼睛。请问,有多少人说自己崇拜“芙蓉姐姐”?还不是到处搜她的视频看?……这一段慷慨陈词打败了所有人,于是,马应龙眼霜诞生了。
12下一页 编辑:f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