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峰时期的汽车业:成本是谁的优势

2011-07-30来源 : 互联网

在“产量等于销售额”的**年代,“造汽车和造更多的汽车”成为一种狂热。但成本的考验终究要降临到每个淘金者身上。

这是一个“产量等于销售额”的**年代。

规模,还是规模!据荷兰银行**汽车集团的数据,主要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中国投入了200亿美元,并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继续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据悉,即将**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仍然坚持汽车项目审批制度,但对已有汽车企业的扩大投资却不设置障碍,这无疑为已进入国内市场的跨国*头在中国继续投资、扩大规模亮了盏绿灯。

“造更多的汽车”,这是所有有能力在规模上进行投资的整车厂商**一致的战略。但是,在“造更多的汽车”带来的规模扩大的背后,中国整车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因为在中国汽车业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规模上升并不是成本下降的充分条件。

离“成本考验”还有多远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许健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年。专长于汽车领域咨询的罗兰贝格中国区,已经连续两年以“三位数”的速度实现营业额的增长了。

2002年,许健曾对记者说:“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个问题就是**‘**时代’,开始为成本着急上*。”当时许健指出,中国整车的利润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整车厂利润率一般只有3%,但中国有15%,甚至曾达到过30%。实际上,2002年,来自中国市场的利润占据了德国大众汽车全部利润的20%。并且,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是其**平均利润率的3倍。“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整车有成本优势。恰恰相反,那时候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平均成本要高于世界水平30%甚至50%。”许健这样说。

不过,近两年罗兰・贝格汽车咨询收入中增长的主要部分依旧是市场策略咨询。面对中国市场上**“拥挤”的竞争对手,汽车厂商们对营销攻势的重视仍然远远超过成本控制。

“两年的时间,中国整车制造成本已经下降了5%到10%。”许健说,“但这主要是整车厂商对供应商更严格挑选造成的,而且还远远不够。估计今后短时间内要靠规模来推动成本的下降也几乎不可能。”

但是,这种成本下降的速度必须要一直保持下去。实际上,即便是中国目前*成熟的合资轿车生产厂,也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如果不把整车成本每年至少降低8%,到2005年进口整车关税与**接轨时,它们很有可能会面对“从国外进口的同型号轿车比本地化生产的车还要便宜”的局面。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据上海通用汽车市场销售部的计算,2003年中国轿车总体降价幅度高达15%,而2002年的这个数字是12%。整车厂商现在需要在成本下降的幅度上与两个对手赛跑,一个是“2005年”这个时间,另一个就是平均每年15%左右的降价幅度。

2003年埃森哲发布的一份中国汽车行业报告指出,在中国市场上,整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国外大相径庭。在**市场上,整车制造厂商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来自于图一中的C、D、F,而在中国市场上,图一中的A、B、E、F才是...More...↓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