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的大智慧:如此控制并购风险

2011-07-30来源 : 互联网

                 
    

    

鲁冠球缓慢的整合节奏,不仅成功地规避了并购带来的风险,而且获得了与TCL李东生、海信周厚健这些产权改革先锋一样的效果。

    

依靠扎实的产业提供并购所需资金、精心挑选收购目标之后,鲁冠球谨慎的操作风格,决定了外界喜闻乐见的那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与其绝缘,即使是那个后来被尊为“收购师傅”的**故事――2002年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人们更多津津乐道的是他与UAI原股东制定了一系列规避并购风险的条款,他妙手剪裁、取己所需并成功将收购价款由1936万美元降至42万美元的事实,反而因为没有其他案例以资佐证,往往被人们忽视。

    

平淡的并购操作之后,真正考验鲁冠球智慧的是整合。这是一个公认的复杂过程,美国**列举并购失败的原因,其中直接与整合有关的占50%,远超其他任何因素。

    

但这同样是一个没有太多故事的过程。往往在鲁冠球的导演下,历时数年的整合,就像是一个冗长的戏,观众看得昏昏欲睡之时,才猛然发现片尾曲已经奏响,当然那是欢快的。

    

并购后,依控制权的获得与否,整合分为控制型整合与协同型整合。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整合,鲁冠球都有精彩表演。

    

控制型整合

    

在产业扩张中,万向集团实行由近及远,与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匹配;由小到大,与自身的发展规模相匹配;从本行到其他,与发展中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的谨慎产业扩张战略,其中,近处的、投资规模小的、本行业的投资,基本上采用控制型整合策略,如浙江万向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万向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浙江万向汽车轴承有限公司、万向*潮滚动体有限公司、许昌万向*潮中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投资整合。其中*为典型的代表是万向机械与许昌万向*潮中亚有限公司的整合。

    

1992年7月,万向集团与香港东南**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万向机械”,注册资本1360万美元,总投资2400万美元,万向集团占股75%。

    

这实际上是鲁冠球实施控制型投资整合的开端,但在当时由万向集团出面的优点有二:一是它是中外合资公司,可以享受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二是新设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未可知,如果由上市公司出资组建,万一它业绩不好,必将影响上市公司,甚至失去配股等**功能。

    

1996年11月,万向*潮收购万向机械60%股权。此时,万向机械的税收优惠期已过,而且已进入稳定经营期,属于低风险的**资产。万向集团在这里不仅充当了万向*潮风险调节器,还减少了将来的母子公司同业竞争风险。

    

截至1996年9月30日,万向机械账面总资产14552.44万元,负债6245.66万元,股东权益8306.78万元。被估值为18038.68万元,负债6246.54万元,股东权益11792.13万元,每股净资产2.13元。

    

在实际交易中,万向机械的每股价格为1.81元,不仅万向集团套现5997万元,高于60%股权对应的权益总额,而且因为股权转让价格低于评估的每股资产净值,万向*潮此次收购在转眼间其账面上就增值了17.68%,对于收购双方,无疑是一种双赢。

    

到2000年,万向*潮单方面对万向机械增资6367万元,持股比例增加到75%,实际投资比例则达到81%/15222)。增资收购可以增强被收购企业的实力,收购资金也没有流出收购方的控制,而且原股东并未**出局,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享受被收购企业的经营收益。这是*容易被利益各方接受的收购方式,也是万向集团以及万向*潮在汽车零配件领域实施收购的主要手段,并在多处使用。

    

2003年,万向*潮继续从万向集团手中收购剩下的股权,并将全资子公司万向机械变更为分公司,按专业工厂模式运作。

    

先由集团培育,待目标公司成熟以后,先由上市公司收购它的部分股权,双方进行磨合;待关系融洽之后,再到上市公司对它增资;*后在被双方可以无缝衔接后,上市公司将目标公司**融入自己体内,目标公司注销。

    

协同型整合

    

万向集团在汽车零配件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并拥有充沛的经营现金流之后,也尝试进行多元化发展,开始进军农业、纺织业等。

    

对于跨领域的投资,鲁冠球追求的是资本利益*大化,他采用协同型整合的策略,即成为目标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依托原来的大股东与管理层去发展。如1997 年11月参与发起浙江航民股份,并成为二股东,航民股份于2004年8月9日上市;2000年6月,万向集团以2.2元/股收购华冠科技2375万股,成为二股东,2002年8月华冠科技上市; 2001年底,露露集团协议所持承德露露26%股份以4元/股转让给深圳万向投资,令后者成为承德露露的二股东。

    

显而易见,协同型整合有着更高的难度,鲁冠球在此的成功,以华冠科技*为典型。

    

2004年6月26日,华冠科技的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大股东富华集团与万向集团旗下万向三农签订协议,拟将所持6.2%股份转让,令万向三农将持有华冠科技29.9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为了这一天,鲁冠球苦等了4年。华冠科技上市后不久,德隆的身影开始闪现。尽管2004年春夏德隆崩盘之后,华冠科技自称与德隆系无瓜葛,但细看公告,可以发现自2002年底开始两者关系早已渐行渐深。而鲁冠球并购华冠科技之路,也由此开始柳暗花明。

    

2002年12月2日,华冠科技董事会以少有的通讯表决方式,通过了出资收购赤峰德农种业有限公司41%股权及公司部分高管的更换等事项。赤峰德农种业成立于2002年10月,控股股东为德隆核心企业德农种业。德农种业曾被视作德隆旗下两块*值*的资产之一。

    

这是一场外人很难看懂的收购。华冠科技付出5535万元控股赤峰德农种业,但在人事上,后者的高管却纷纷进入华冠科技,取得董事、总会计师和副总经理等职位。对于与德隆相关的人事变动,来自二股东万向集团的三位董事均表示反对,结果无济于事。而这一幕,只是万向集团对华冠科技的经营走向束手无策的开始。

    

华冠科技引进了德隆背景的高管以后,同时也带来了互保的运营风格。2003年2月,在万向三董事的反对下,华冠科技董事会仍然审议通过了与德隆旗下湘火炬互保协议的议案,*高担保金额为2亿元。

    

人事安排和资金担保是潜在风险,变更资金投向,却直接威胁除大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的投资收益。2003年9月,华冠科技董事会以7名董事同意、3董事反对、1名董事未出席的结果,将一项与主业密切相关的投资计划,变更为投资设立黑龙江德农种业,华冠科技将出资4000万元,募集资金缺口部分610.67万元以自有资金补足。

    

这些冲突,不仅反映了鲁冠球与德隆经营理念上的差别,还反映出一、二大股东之间关系日趋微妙。但鲁冠球并没有像通常那样直接将上市公司带进股权之争,而是以极大的城府,一忍再忍。

    

今年德隆崩盘,客观帮助鲁冠球不战而胜,获得华冠科技6.2%的股权,看似不多,却让双方完成了角色的转换。29.95%对21.25%的股比也显得富有韵味,鲁冠球在获得相对控股地位的同时,还不忘展示他对富华集团的期待和依赖,双方的合作可谓由此步入一个新境界――鲁冠球介入华冠科技4年后,终于完成了对它的整合 。

    

缓慢的整合节奏

    

在整合中,*难在于控制节奏上。鲁冠球深谙“文火炖肥羊”之道,他的整合都是历时数年。这种缓慢的节奏,固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总比收购失败强。

    

跨行业并购的后期整合,要面对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策略和人力架构,而且成功率较同业并购低很多。鲁冠球收购华冠科技和承德露露就是如此。

    

他直接向第一大股东收购股权,其实是不动声色地降低大股东的股比,如露露集团持持有承德露露的股权从64.9%下降到38.9%,富华集团持有华冠科技的股权从85.33%下降到45.75%,为他日后图谋第一大股东之位埋下伏笔。

    

在目标公司摸爬滚打数年后,鲁冠球不仅熟悉了新的产业领域,还在目标公司里结下深厚人脉,这些无疑为他日后的顺利整合铺平道路。

    

在收购华冠科技中,他之所以选择在2004年将华冠科技倒手给万向三农,其中同样隐藏着他认为风险*小的整合节奏。

    

万向三农成立于2000年10月,万向集团介入华冠科技的时间是2000年6月,在时间上,万向三农完全有可能提前4个月注册,去出面收购华冠科技;在业务上,万向三农主营实业投资,农林牧渔业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华冠科技主营也是玉米深加工等,方向一致;在收购能力上,万向三农注册资本3亿元,对外50%的投资限额为1.5亿元,万向集团收购华冠科技股权破费5225万元,因此这笔*万向三农完全有能力拿得出来。

    

但是,鲁冠球为何不用万向三农出面,而是曲折地先通过万向集团收购,再由万向集团转让给万向三农?

    

一个细节是,到2004年鲁冠球满60岁,他离开万向集团是迟早之事。他虽是集团的缔造者,但集团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决定了他至多是一个功臣,却没有产权。万向三农则是鲁冠球的私人公司,他持股90%,另外10%归其子鲁伟鼎拥有。

    

所以,鲁冠球将万向集团所持华冠股权转让给万向三农,实际上是在退休之前,将其在万向里面的产权关系明确化。

    

明确公司高管的产权关系,这在2000年实属先锋之举,当时TCL对李东生等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还停留在“只做不说”的低调状态,而海信周厚健极力鼓吹的产权奖励方案到2001年才出第一稿,在此时将华冠科技整合进万向三农,显然不是鲁冠球的行事风格。

    

而到了2003年,TCL集团整体上市,李东生等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大白于天下,在这个背景下将被华冠科技整合进自己的私人公司,鲁冠球没有站在潮头浪尖上,但他获得的好处,与那些敢于弄潮者一般无二。

  
    文章“鲁冠球的大智慧:如此控制并购风险”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