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小灵通之谜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相关文章:,谨慎介入,命运多蹇,降低风险,全面丰收,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谁能真正超越不确定性? 转型:通往**确定之途 中兴何以超越不确定性? 侯为贵:要始终看到中兴的阴暗面

有人曾将中兴过去几年的逆市增长,主要归功于抓住了这期间*大的增量市场,也就是不叫好但**叫座的小灵通。在**时期的2003年,来自小灵通的销售额占到了中兴当年全部销售额的近1/3。中兴是如何在这样一个“技术含量乏善可陈、甚至有些落后”的领域,成功通过一次次戏剧性变换的考验,从而成为*后赢家的呢?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式的幸运,还是一系列有意选择与坚持的结果?这一直是个谜。

谨慎介入

1997年,由一家由华人创办的美国小公司――UT斯达康,联合中国电信在浙江余杭开出了****个小灵通实验局,希望借此来为中国电信探索一条移动通信的替代解决方案。

当时,包括中兴在内所有国内电信设备企业,对这个新生的事物并不看好。这也难怪,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小灵通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还有些落后。如果说它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所以,中兴并没有迅速跟进。

碰巧,此前中兴一直在做一个基于CDMA的无线接入产品,但当时芯片的技术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只好另谋它途。当时有人便想到了当时已经在余杭开局的小灵通,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公司**层。中兴决策层立刻表示可以尝试。

但小灵通有两种比较流行的标准,一是日本的PHS 标准,一是一种叫做PAK的欧洲标准。到底应该做那种标准呢?*初主要**人心里也没有底。一次有一位中兴高层去美国时见到了中兴交换机的一个当地用户、同时也是UT的创始人之一,此君正在研发小灵通的另外一种制式PAK,并有意与中兴合作。*后,合作没成,但中兴高层因此对小灵通的考虑开始明朗化,并对PAK跟踪了一段时间。

1999年2月,移动业务从中国电信正式剥离,中国电信面临固话利润下降、部分**客户被移动运营商所分流,于是急于寻找一种既可以避开政策限制、又可以以一种变通方式进入移动市场的业务。此时,UT与中国电信的PHS小灵通实验局投入使用,中兴还获悉在日本PHS也得到大规模应用,于是,中兴对小灵通的信心倍增,并认为如果要上小灵通,就应该选择PHS而弃PAK。

1999年7、8月间,中兴正式开始大规模启动小灵通项目。

命运多蹇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反对的声音非常强烈。

“*大的理由就是小灵通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是一种面临淘汰的技术。”不止一个人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这样说道。这种声音在华为也出现了,华为当时也有跟进,但是华为人的反对似乎更**一些,尽管项目立了下来,并在1999年成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小灵通研究的小组,但在实施中,相当一部分研发人员依然这种技术“不屑一顾”,据说甚至很多高层对这个项目都不看好。何况,此时中国已经发展了GSM和CDMA两种移动...More...↓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