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里的第三类人:智人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企业组织里除了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分类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类人:“智人”----他们是一群使用思维方式、而非专业知识,并且从事**/而非制造的一类人。

自从管理**德鲁克把“下一个社会”定义为“知识社会”之后,组织里的员工就被划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体力劳动者,另一类是知识工作者。人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力只属于专业知识工作者,而与体力劳动者无关。

事实上,每当提起体力劳动者,人们常常想起“挖煤的、黑乎乎的、污秽肮脏的一双手”,但这种情景,已经是过去式的老黄历了。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之间的界限,至少**象以前那么界限分明。相反,许多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工作者,走向了学者/导师等等基础性的科学研究领域,它们不仅与企业组织所渴望的**活动渐行渐远,而且也不大可能为企业组织带来超值的可观利润。

可是,许多人依旧相信“只有专业知识工作者才能够带来**力”这样的鬼话。想当然的荒谬并不在于荒谬本身、而在于人们宁愿相信荒谬。

事实上,除了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分类之外,企业组织里还存在着第三类人:“智人”----他们是一群使用思维方式、而非专业知识,从事**/而非制造的一类人。就如俗语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于一个相同的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近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就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同样具备了专业知识的人,有的能够巧妙的解决问题,有的却对问题束手无策,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正是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

企业组织里的第三类人:智人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这样的:

联合利华*资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于是他们只好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而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光*,找了个小工说“***的给我把这个搞定”!没两天,小工果然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几十块*就把问题解决掉!

这个小工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没有**力的体力劳动者”。

**,小工并不具有高学历,更不具备博士后那样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但小工确确实实的解决了问题,而且解决得很漂亮/甚至有些出人意料。也就是说,并非只有专业知识工作者才能够带来**力,这个所谓“无知识”的小工同样也具有出人意料的**力。

第二,小工解决问题的方法,依靠的是思维方式、并不是科学技术----空皂盒由于分量较轻,自然会被风吹走,这是常识、而不是科学技术。它是一种灵机一动式的智慧。一些人常常将智慧和知识划等号,误以为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而实际上,有的人知识丰富却智慧不足,有的人知识不多却成为奇才。这其中,重要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所谓的专业知识。

第三,小工“灵机一动”的解决问题,颠覆了一个传统**力的定义,即“创新活动必然需要高投入”的谎言----小工只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几十块*就把问题解决掉了。长期以来,“创新=高投入”几乎成为了一个定式。事实上,相对于科学技术发明大多需要高投入的“重资产创新”而言,而思维方式层面的创新大多属于轻资产创新。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相信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轻松自如/甚至几乎无须投入的解决问题,即使是相信智慧可以解决问题,也认为那是不可复制的灵机一动。

显然,我们无法从高学历或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释或定义这个小工特别出色的**力。也就是说,“知识=**力”的公式,在这个小工身上并不适用。事实上,对于知识的过度迷信,几乎是所谓知识社会里最大的谎言。它也演化出了一个中国式的怪胎:迷信高学历!一些人相信这样一条奇怪的逻辑:高学历等同于高深专业知识,而高深专业知识才能够带来**力。但实际上,一些拥有高学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等同于陈景润式的生活白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定...More...↓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