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故事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缝制设备生产企业上工申贝自身经营困难,却在2005年“小吃大”并购了位居世界同行老三的德国杜克普・阿德勒公司,当时后者也处于亏损。

上工申贝集团传来消息,2006年上工申贝销售收入比增近半,杜克普公司继并购当年扭亏为盈后,去年销售收入又增长17.6%,净利润增长3倍。

在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例子中,这是可圈可点的成功案例之一。负负何以得正?请看三道乘法―――

“我们要出去”ד你们要进来”

并购之初,面临“双负局面”:杜克普公司虽站在**缝制机械金字塔顶端,却因欧美市场萎缩、制造成本抬升而连年亏损;上工申贝虽是中国缝纫机产业***,但研发力量不敌**品牌,灵活性不如民营新秀,两面夹击下陷入困境。

为了接近远离自己的中国市场,杜克普把94.98%的股权卖给上工。进驻世界**市场,则是并购带给上工申贝的大好机会。然而,要获取信任、分享市场并非易事。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记忆犹新的,是相隔一年的两封联名信。并购刚完成,杜克普公司工会联名来信:他们担心技术被掏空、市场被挤占,*后裁员关厂,愿以每年减薪300万欧元为条件换一个“三年不裁员”的**。张敏没答应,大股东不能失去决断权,同时他相信整合可以救上工申贝,也可以救杜克普。

大刀阔斧的整合开始了:精简欧美销售机构,撤移冗员加强亚洲销售。在上海组建2家新企业,一家搞制造,一家搞贸易,专事杜克普公司DA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管理权放给杜克普公司,业绩与其直接挂钩。这下德国人来劲了,挑选出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转移到上海生产,省下大量成本。自己的贸易公司做市场,远比过去靠代理有效,短短几个月间就实现销售6000台,收入增加近4000万元。同时折价处置库存,控制应收账款,回笼流动资金。

一年后,德方工会又来信了,对上工申贝不裁员、不降薪表示感谢,字里行间透出对杜克普复兴的喜悦。

启示:一项调研显示,**范围内企业并购的失败案例中,有80%源于并购后的整合。收购不易,整合更难。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为并购而并购,而是要凭借并购使自身走上**舞台。学会统盘考虑、跨国管理,是成为**性企业的**课。

德国技术×中国制造

都说中国企业买了外国企业,先进技术及其背后的产品高附加值就到了嘴边。杜克普公司拥有200多项注册**,**技术几乎涵盖缝制设备所有**领域。但要引入这些技术,上工的消化能力面临考验。

消化先进技术,没人才不行。近年来,上工申贝业绩下滑,大量人才流失。并购杜克普后,上工申贝不吝重金引进技术管理人才,放眼**招募有经验、懂技术的“帅才”。新组建的生产厂启用德国**缝纫机企业百福公司的**管理人员,64岁的施瓦兹担纲执行总经理。在他的指挥下,杜克普生产技术引入中国**不打折扣。

在杜克普技术和上工制造的融合过程中,杜克普研发中心的**技术和人才也纳入了上工申贝的创新体系。除了把杜克普现有产品经过适应性改良引入中国制造,更为中国市场开发新产品。目前,已有DA281系列无油直驱型高速平缝机等几款产品先后问世。

中德研发人员合作利用杜克普技术对上工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和提升。上工申贝一款高速平缝机存在漏油、噪声、跳针等问题,**们用杜克普技术对症下药:减少震动消除噪音,改换油路系统解决漏油问题,增加送料平移功能改善性能,缝制线迹更优美、齐整了,转速也达到每分钟5000转的理想水平。去年,新机型批量上市,赢得市场佳誉,价格比以往上工产品的出口价格提高了50%。

启示:买回“垃圾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忌,即使收购到“金矿”,如果没有高效的消化能力,也无法打开“金矿”。借用人才资源引进吸收国外高新技术,与国内成本优势结合,这招“乾坤大挪移”也是跨国经营下活一盘棋的大手笔。

贴牌×换“芯”

收购杜克普,上工人*高兴的是“上工牌”可以和代表世界工缝机*高品质的“DA牌”联系在一起。然而双方讨论在中国的生产事宜时,中方提出用上工的工厂生产“DA牌”,却遭到一口回绝。德国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上工工厂当前整体管理水平低下,造不出真正的好产品,当务之急不是贴牌,而是给全套管理模式换“芯”。

中方采纳了德方建议。两个品牌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厂比邻而设,但各立门户。以几个产品做项目,用一段时间让上工把杜克普的管理模式“拷贝”过来,使上工的生产管理水平*终达到DA标准。

杜克普工作人员来告状:上工的一款产品故意向“DA牌”靠,外观上突出“DA监制”令人混淆。管理层当即明令禁止,“上工牌”就是“上工牌”,学到了杜克普的生产管理精髓,上工牌也是高档货,无需“傍名牌”。上工的工作人员来抱怨:一款新产品市场需求迫切,但杜克普方面的试验似乎没完没了,做完性能试验,再做疲劳试验,小批试制后还要送定向工厂继续试验,一环出问题全部重来。董事长拍板,不能简化程序,只可加紧试验,**遵循杜克普的开发规范。

如今,企业渐渐习惯新的管理模式,已有两个系列的产品由中德共同研发、DA监制、上工生产,达到了DA的高标准,名正言顺地贴上了“DA牌”,正在销往**市场。

启示:“小吃大”买下国外**企业,固然可以用人家的响亮品牌来给自己的产品增光,但品牌背后凝聚的内涵不是仅靠简单的贴牌便可“拿来”的。收购后的成功整合,也包括对高效管理机制、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和吸收。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