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达劳模群英谱让人刮目相看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从“泰罗制”到“人本化”,亨达集团在实施**化管理,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阔步前进中,让我们刮目相看――

“今年我已经53岁,虽然我人已渐老,而心还年轻,亨达成就了我的今天,我还想为亨达的发展再出一把力,再加一把劲!”6月5日在亨达集团劳模表彰大会上,劳模肖爱连胸挂集团公司颁发的纯金奖牌,情真意深的感人报告,让在场的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作为亨达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名操作工人,肖爱连从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亨达集团劳动模范的事迹,代表了亨达劳动工人进取创新的时代意识,更记录了亨达**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青岛市总工会主席李皓对亨达这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劳模评选给与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亨达历经24年的发展,到目前拥有‘中国****’、‘****产品’等一系列荣誉,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源泉就是**化建设。企业为员工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企业与员工已经融合为一个和谐共存体,这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亨达集团在企业**化建设上的经验,值得在全市企业中**。”

从“泰罗制”到“人本化”,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是大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因素,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力,让员工快乐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一次次飞跃。在亨达集团的劳模表彰大会上,表彰的16位劳模和31位劳动奖章获得者,正向我们展示了新制鞋产业工人创新、拼搏、奉献进取的时代精神。

刻苦钻研 **行业**

很多人认为制鞋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并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但是在亨达的劳模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他们敢于挑战世界制鞋技术的专业水准。

劳模王昌杰在前帮机这个岗位已经工作了8年,目前它所掌握的前帮机技术,不但在亨达属于**,更可以与***水平相媲美。年前亨达从美国和台湾引进了*为先进的前帮机设备,当时这种设备不仅在当地无人会用,在国内能熟练操作的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国有制鞋企业在引进这样的设备后,因无法实现技术操作而被闲置成了废铜烂铁。制鞋的前帮绷帮工序是整个制鞋环节中*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鞋子的美观度,更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非常高。为了尽快熟练新设备,使其尽快的投入到生产中,王昌杰凭借熟悉的前帮机工作原理,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加工效果的使用和调试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鞋形、不同的皮料准确使用前帮机,公司经过评选,特对此工作方法命名为“昌杰法”,王昌杰也被工友们称为“王前帮”,成为前帮工段大家学习的楷模。美国第一大服装女鞋品牌NINE WEST常驻亨达的国外专家,看到王昌杰生产出的线条优美的鞋前帮,更是由衷地赞叹道:“Wonderfull!”

劳模张立海工作在制鞋流程的第一道工序――裁断,他的工作就是要根据生产鞋形的不同,将各种不同的皮料进行切割,为后面的针车缝纫提供原料。这道工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其中的学问很大。不同动物的真皮皮料,其皮革纤维的横向与纵向的物理性能能如抗撕裂程度等是不同的,只有充分了解、准确甄别后,才能*大程度的发挥皮革优势,增强产成品质量;同时,一整块皮料,哪个部位的皮料用在鞋跟更合适,哪个部位皮料用在鞋帮更完美,都是有要求的,一旦裁切不准确,不但会影响产品的美观度,更会给后面的大生产带来直接的质量问题;第三,由于各种皮料形状的不规则性,在裁切上也要讲究形状的搭配,才能充分利用好每一寸皮料,节约成本。在这些方面,张立海作的可是“顶呱呱”。同样的皮料、同样的型体,他的耗料*低,是公司名副其实的节能标兵;同样的皮料,同样的款式、同样的时间,它的产量*高,生产效率稳居公司榜首;同样的皮料、同样的型体,他裁出的皮料质量*好,而且搭配合理,对于一些新型皮料,他更是能积极钻研,创新方法,成为公司首屈一指的技术骨干。

厉行节约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制鞋产业是一个资源需求型产业,皮料和鞋底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生产过程中所节约的一寸皮、一尺线,都能给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在亨达的劳模中就不乏这样的节俭标兵。

劳模王淑芹在裁断车间已经干了18年了,从*初的普通下料员到今天的裁断科主管,王淑芹在裁断工序上已经是轻车熟路,多年来她总结出了一套如何排版下料、搭配切割的裁断方法,在节约皮料上多次创下记录。2006年在公司生产的派诺蒙订单中,由于产品是夹鞋,部件偏大,在下料排版时有难度,王淑芹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将大部件断开,再利用公司的创新技术――无缝粘接技术将两片断开的料无缝粘接起来,这样一来,这批产品的单双耗料从3英尺降到了2.85英尺,一次性就为公司节约成本十几万元人民币。

技术创新 建立行业标准

2006年,中国制鞋业面临了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短缺的多重危机,中国制鞋业加工贸易的**大国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创新成为制鞋企业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而企业的创新归根到底的就是员工的创新,在亨达评选的劳模中,不乏这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的普通员工,他们为中国制鞋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希望,更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光辉。

劳模王海燕是亨达远近闻名的创新能手,1995年,初学皮鞋设计的王海燕自己独立开发的第一项产品就赢得了客户10万多双的订单,这让王海燕在公司一时名声大震,创下了亨达很长一段时间的订单记录。作为技术中心的开发班长,王海燕不仅要抓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还要负责产品投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2005年,公司在生产网球鞋的过程中,王海燕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创新发明了“印刷冲眼法”,将各种不同的图案通过印刷一次性印制在皮料上,然后进行冲眼,从而保证了图案的美观性、准确性,这种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实施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还节约了人力,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十几万元的资金;在2006年的凉鞋生产中,王海燕又发明了“组合冲眼法”,将原来独立操作的各种不同冲钻根据图案不同进行有效排列组合,一次性冲压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在产品设计的领域里,王海燕更是巾帼不让须眉,2005、2006年她设计的“软硬双色底童鞋”、“残疾儿童鞋”、“登山鞋”、“TPR防滑片摩托靴”、“减震休闲鞋”、“皮毛一体时尚女靴”等新产品经青岛市经贸委和科技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由她设计的“春之惑”休闲鞋更是在2006“真皮标志杯”中国鞋类设计大赛上获得休闲鞋二等奖的荣誉。

劳模刘强凭借自己多年来在广州、成都等鞋业一线城市从事产品开发的经验,2005年将透气、防臭功能应用于鞋底的开发,被公司采用后直接用于各类产品,并投入市场,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亨达功能鞋开发的进程。

劳模肖爱连在鞋撑工序工作时,经过自己钻研创新,研究出多种不同鞋型的鞋撑,并制定了不同鞋撑的用料标准:浅脸单鞋用半张纸、深脸单鞋用一张纸、夹鞋用一张半纸,通过分类撑鞋法,既节约了原材料,**了鞋子的美观度,又提高了效率,可达到每小时200双鞋的撑鞋速度,成为行业领先者。

传承劳模精神 发挥集群效应

如果说劳模是企业员工的优秀代表,那么劳模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专业技能更是企业无可比拟的财富。作为劳模来说,自己优秀是远远不够的,劳模的奉献精神更体现在将自己的成就和经验无私的传授给广大员工,使其产生集群效应,成为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财富。

在亨达的劳模中有两个人格外引人瞩目,因为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师徒,并双双获得了“劳动模范”称号,他们就是裁断科的王淑芹和张立海。1995年,王淑芹将张立海介绍到公司,并亲自教授他裁断的工艺,经历12年的成长,张立海已成为裁断车间响当当的骨干力量,这其中离不开王淑芹的培养和教导,更离不开张立海的钻研好学,现在公司在皮料裁断上一有新的项目,张立海肯定是首选的技术负责人,而他自己通过在工作中的钻研,也总结出一套成熟的裁断经验,多项指标都创下了公司的*高纪录。“青出于蓝胜于蓝,张立海在这个专业已经走出了他自己的路子。”王淑芹这样评价令她自豪的这个徒弟,脸上带着欣慰的微笑。

劳模肖爱连到现在已经带出了5个徒弟,从起毛车间时开始,肖爱连将自己在工作中摸索的起毛工序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他们,第一个徒弟王振玉,已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发展成了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骨干,每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员工,1996年他还被评为北安镇“生产标兵”。

劳动**了世界,世界因劳动者变的更美好。通过亨达集团的劳模评选,我们看到了在企业**化氛围下,员工所迸发出的**力和工作激情,看到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通过一个个创新转变成智力型企业,更看到了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在技术钻研、创新发展、节约资源等方面突现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时代需要劳模,劳模是时代的骄傲。亨达的朴实而不平凡的劳模群体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美好未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