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显示仅2.8%农民工认同自己是"新市民"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虽然,目前各地正在逐渐用“新市民”替代“农民工”的称谓,以此避免引起外来务工人员自我认同的困惑,但是,近期兰州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披露:只有2.8%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新市民”,即便是其中有部分人已经通过多年的打拼奋斗在城市里买房置业,他们的“市民梦”也远未实现。

12月20日,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再就业与创业扶持政策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会上,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甘肃省现代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陇南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等三单位,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完成的《金融危机下甘肃省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情况调研报告》发布。

这份报告历时两月,走访了700多名农民工,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受教育程度、求职、婚姻、收入状况等领域作了全方位剖析,其中有些数据值得关注。

被调查的713人中,有76.6%的人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有10.2%的人认为自己一半是城里人,一半是农民;还有10.3%的人说不清自己目前的身份;只有2.8%的人认为自己成为了城里的“新市民”。同一份报告中的另一项统计显示:有4.67%的被调查者已在城镇购房。

据介绍,此次调查选在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甘肃陇南、庆阳和平凉三地。陇南的地理人文接近于农民工大省四川,而庆阳和平凉的情况,与河南、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也有类似性。被调查的农民工既有常年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打工,也有就近在西部中小城镇季节性务工。因此,一些**认为调查结果有一定代表性。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们呼吁:“我们不应该再把他们叫农民工,而应该称为新市民。”但是,面对许多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工作,并逐步在城市安家,却依然对“新市民”身份缺乏认同,与会的**不免担忧,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一纸户籍”造成了身份隔阂。

为此他们建议: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提上议事日程。*重要的是要打破户籍制度,只有扫除了表象上的障碍,才能够改变“新市民”对自身的看法,认为自己和城里人一样在城市生活,才能够使得他们在真正意义上打破隔阂,不成为城市中的“二等公民”。

据了解,用“新市民”替代“农民工”,改变以往的“政策歧视”,让农民工能够享有“市民待遇”,有许多地区正在为此努力。如浙江、广东等一些省份正在**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制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持“暂住证”时务工者几乎无法享受公共服务,而“居住证”则像绿卡,务工者可以享受在就业地的“免费就业培训”、“社会保险”、“免费获得艾滋病等特定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疗”以及“在街道和城镇计生服务站享受免费计生服务”等各种公共服务。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