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及防治仔猪痢疾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仔猪痢疾也叫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或称血痢、黑痢、是由猪痢密螺旋体所引起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肠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1 流行病学

本病*早在美国*次发现,当前在一些主要养猪国家发生和流行。在自然情况下,此病只感染猪。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7~12周龄的仔猪和幼猪易感性比成猪强,而且多发。断乳猪的发病率为75%,病死率为5%~25%。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带菌率也很高。再有犬、鼠类、鸟类和苍蝇也可带菌排菌,成为传染源和媒介。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等,健猪经消化道而感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好,气候多变,阴雨潮湿,饲养密度大,拥挤,饲料不足,尤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该病在猪群中长年不断流行,并且缓慢,时间长。康复猪数月后仍可复发。

2 症状

潜伏期10~14d。①*急性期。病猪在数小时内,突然死亡,未见临床症状。②急性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40~40.5℃。初期,排出软便,并附有条状黏液,不断下痢,粪便为黄色粥样或水样。严重的病猪粪便中混有多量的黏液、血液、纤维素性物质和坏死组织碎片。粪便呈红色、棕色或黑红色,病猪弓背、吊腹、脱水、消瘦、贫血、体质极度衰弱而死亡。不死者转为慢性。③慢性期。病猪表现不同程度的下痢,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呈黑色。病期较长,精神食欲均不振。进行性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成为僵猪,病死率低。病程1个月以上。

3 剖检

主要病变在大肠即结肠,盲肠和直肠。急性病猪的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有血斑,表面覆有一层黏液性、血液性渗出液。肠道内充满粥样带血或水样内容物。后期,病程稍长,大肠黏膜表面坏死,并附有一层纤维素性假膜,呈豆腐渣样外观,剥去假膜后,露出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病变在某一肠段,也可分布整个大肠。

4 诊断

①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出血性下痢,呈黑色,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和坏死性肠炎,可初步确诊。但应对病原体进行检测。②采取病死猪大肠黏膜、黏液或粪便,抹片,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镜检或暗视野检查如见有大量弯曲的,两端尖锐,形如双雁翼状的猪痢疾密螺旋体,暗视野镜检,能看到活泼运动的螺旋体,即可确诊。③采取病死猪的大肠黏膜制成10倍稀释的乳剂,给30~60日龄的健康仔猪2头,经饥饿24h后,灌服,每头50~100mL。另设2头作对照。1~2周后,取粪便检查,可见猪痢疾密螺旋体及剖检可见病变。④血清学检查。可用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本病,效果均好。⑤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等进行区别诊断。

5 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对猪舍及时清除粪便,作堆肥发酵处理。对地面、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圈舍干燥。②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必须引进猪只时,一定隔离检疫,确证无病才可入群。经常观察猪群,发现病猪马上淘汰。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如天气寒冷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供给全价饲料等,可预防本病发生。③对有本病的猪场应采取药物净化措施来控制和消灭。每kg干饲料加1g痢菌净,混合后喂服,连用30d。哺乳仔猪灌服0.5%痢菌净溶液,每kg.bw0.25mL,1次/d。④由于犬、鼠类、鸟类及昆虫也带菌传播本病,所以,在猪舍内要消灭鼠类和苍蝇,严禁犬、鸟进入舍内。结合消毒可达控制和净化的目的。⑤目前尚无有效的菌苗用于现地。国外有人静脉重复注射甲醛灭活的本菌对猪能引起部分保护,或用灭活本菌加各种佐剂作其他途径注射,也能获得部分抵抗力。⑥*疗。林可霉素50mg/kg.bw,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饮水25~50mg/kg.bw,连用3~5d。洁霉素每1 000kg饲料加入100g,连用21d。硫酸新霉素1 000kg饲料加入300g,连喂3~5d,停药20d。痢菌净每kg.bw5mg,2次/d,口服,连用3~5d。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