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邓中翰:让美国人惊诧的中国企业家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上,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校友,“他的企业,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而在该校的档案中也清晰记载着,此人是学校130年历史中**位拿到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博士和经济学硕士3个横跨理、工、商学位的毕业生。能够在高悬着18位诺贝尔奖**画像的伯克利分校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现任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江苏,198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毕业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加州硅谷创建芯片设计公司PIXIM,任董事长。

1999年10月回国,创建中星微电子公司,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

2005年3月,“星光中国芯”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席亲自为邓中翰颁发了获奖证书。同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5年,邓中翰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2006年获“中国**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在2001年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一直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大难题之一。

但是,自从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和他的团队,研制出“星光一号”多媒体芯片以后,这个"*大难题"迎刃而解,我国芯片产业也因此*次在一个重要领域内取得****地位。

成功挑战“*大难题”,让邓中翰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杰出青年"。

伯克利*“难缠”的学生

喜欢挑战“*大难题”这一习惯,源自邓中翰读大学时获得的一个大奖--"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那是1991年,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的第四年,拿到了这个至今代表着中国大学生*高科研荣誉的奖项。而此前,南京男孩邓中翰,和其他男孩子一样,迷恋星空和宇宙,喜欢刨根问底,是个聪明的学生。1987年高考,19岁的他进入中科大地球与空间物理系学习。读到大三时,他开始缠着老师要做科研,于是一沓厚厚的英文资料到了手上,篮球场和游泳馆再也见不到他影子了。8个月后,在权威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通讯》上,赫然出现了署有他名字的论文。

这篇论文得到了当时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的青睐,"挑战杯"花落邓中翰之手,"这个‘挑战杯‘改变了我的一生。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时代精神,那就是鼓励创新。"

邓中翰从此像变了个人,"我是获得过‘挑战杯‘的人,我能克服所有的苦难!"他兴高采烈地开始迎接新的人生挑战。1992年,在世界级名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现了邓中翰的身影。只是当时无人料到,他会成为该校历史上*"难缠"的学生。

坐在出过7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伯克利物理系教室里,斯斯文文的邓中翰,头脑却和当时的电脑一样,从286飞速奔向386。*前沿的IT技术冲击着他,他的梦想里不再是从小迷恋的星空和宇宙,而是他的两位伯克利校友--"摩尔定律"发明者摩尔和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

"也许我该转系。"邓中翰又"缠"上了老师,终于得到了一个学期的考验时间--在这段日子里,他必须证明自己能够完成知识结构的调整。当一些学生都忙着买车出去旅游时,邓中翰选择了苦读。考验期满的时候,他拿到了全部功课都是"A"的成绩单。

邓中翰顺利地转到电子工程系,顺利地跟着导师去日本做学术访问。站在东京繁华的商业街上,他傻眼了,一个接一个问题冒出来:"为什么这里会这么发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产业?为什么有股市?穷国、富国、企业、股票,这些东西有什么联系?它们如何支配着这么多人在忙碌?"

这背后一定有奥秘,而且是比自己研究的电子工程更复杂的奥秘。邓中翰坐不住了,他再次"缠"上了老师,提出了兼修经济学的要求。在伯克利历史上,还从没有人脚踏过理科、工科、商科"三只船"。校方给的反馈是--"你的知识结构和精力不可能顾得过来"。邓中翰不信邪,他向校方详细诉说自己学习经济学的缘由,*终如愿以偿。

邓中翰过起了凌晨4点休息、早晨7点上课的日子。1996年毕业时,他获得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3项学位。伯克利历史上出现了**个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

被“两弹元勋”劝回国

毕业后,邓中翰走进了美国硅谷。没过多久,他就创办了一家研制生产集成电路的公司,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如果不是当年"挑战杯"的颁奖者突然出现在面前,邓中翰也不会放弃他那家市值1.5亿美元的高科技企业。

那是1998年,著名的"两弹元勋"、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找到他,话题严肃:“中国半导体工业要走一条新路才行,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邓中翰脱口而出:“硅谷式运作。”

“那好,你来做这件事,怎么样?”周光召当即拍板,邓中翰当场发懵: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挑战!国内相关产业,包括人才,都是零起点;而在美国,很容易搞到资金,只要有创意,就会有资金;难道自己不识时务,要"逆流而行"吗?

老一辈科学家的期盼感动了邓中翰。第二年,他回国参加了国庆50周年观礼。当时,邓中翰站在观礼席上,想起了伯克利的华裔校长田长霖的一句话,"有一天你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财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出奇迹,就是我*希望看到的。"

邓中翰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角色--"海归"家。这年金秋十月,在"中国硅谷"北京市中关村一栋破楼的仓库中,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很快,北京的冬天来了,暖气不足的仓库中,咳嗽声此起彼伏,一起从美国硅谷回来创业的战友们,全冻病了。对于这段经历,邓中翰至今"耿耿于怀":“当时就是想省钱,同时也是告诉自己,一个团队经得起冬天的考验,才会有紧随其后的春天以及收获的秋天。”

创业初期,不止闹“钱荒”,而且闹“人荒”。到美国硅谷去招兵买马,毕竟不现实。邓中翰就亲自动手,把“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的牌子挂了起来,晚上看着国外教授的录像备课,白天就用英文讲给清华的学生听。这种艰苦枯燥的人才培训工作,他坚持了大约3年的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功。邓中翰和他的中星微,终于在2001年成功研发出"星光一号"多媒体芯片,结束了"中国硅谷"没有“芯”的历史。

消息传开,很多人回不过神来:中星微?哪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怎么"呼"的一声,就在数字多媒体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这一切,离不开邓中翰对数字多媒体市场的准确把握。比如说,1999年时,手机的功能还很简单,但邓中翰就断言,将来手机肯定能拍照、能看视频。当时,英特尔等研发的大部分芯片,都是采用传统的冯・诺依曼运算方式,能耗很大,不能适用于多媒体领域。而邓中翰和中星微研发的产品,既能避开英特尔这些芯片巨头,又能填补未来市场的空白。

纳斯达克的**个中文签名

芯片是做出来了,还要卖出去。

邓中翰找到了索尼。在数字多媒体领域,索尼是"老大"。邓中翰刚说完自己来自北京,想卖图像处理方面的芯片,就被索尼一位主管打断:“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有几千种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

本来约好的是一个小时,不料5分钟就被打发出来了。出门时,邓中翰抛出一句狠话:“I will be back!”

果然,4年之后的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跳动着产自中国的“芯片”――那是邓中翰和他的团队研制的。

同年11月,在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有了**家依托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在纳斯达克闭市式上,邓中翰提起笔,轻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纳斯达克历史上的**个中文签名。中国“芯”终于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今天,邓中翰和中星微研制的“星光中国芯”,拥有7大核心技术和数百项专利,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等公司大批量采用,覆盖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占据着**图像输入芯片市场的*大份额。

但这些对邓中翰来说,依然不够。他的目标是看到中国“芯”在全世界跳动。“对我们企业而言,芯片就像微软或者英特尔一样,要做就做**。”

现在的邓中翰,虽然经常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但依然保持着荣辱不惊的淡定心态。“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没毕业就想创业,想赚钱。但我觉得,成功不仅以赚多少钱为衡量标准,还应追求一种价值的体现。赚钱的方法有很多,做房地产业是赚钱,做股票也是赚钱,要是每个人都去做这些,其他产业的发展怎么办?”说这句话时,邓中翰语调很高,俨然当年中科大那个富有挑战精神的学生。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