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1)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特的商业禀赋:发现能力、**力能、市场感觉、营销手段,等等,使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少有的商业人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商业“奇才”,却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商业“玩家” 十年前,一个安徽省***的 年轻干部向单位递交了辞职申请,打算南下深圳。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他的回答很简单:“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 十年前,一家叫“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成立,推出了一款**十年的**产品“脑白金”。当时,没有人知道,运作这款**品的人与几年前运作“脑**”的是同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背负着3亿元的*额债务。 2009年,是这个人在商海打拼的第二十个年头,在这二十年里,他经历过荣辱盛衰大起大落,直到再次成为令人景仰的成功商人。面对《新财经》记者,这个已经许久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的人说:“我不是一个成功的。” 这个人就是史玉柱。二十年前,他开始时,还怀着振兴中华甚至是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如今,他已经变成一个纯粹的商人,能够**地计算出自己投出每一分*所带来的回报。 **个十年:从创新走向** 2008年出版的《史玉柱如是说》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史玉柱说:‘我想在中国做公司,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比尔・盖茨是只专注一点,其他再怎么**,看都不看;李嘉诚的模式是什么**,他做什么,他是一个投资型的商人……我认为应该结合比尔・盖茨与李嘉诚的路子。’”用了二十年时间,史玉柱把自己的商Q,已经练得炉*纯青。事实上,史玉柱的身上不仅有“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的特质,更有一种他们所不具有的睹性 选择:做比尔・盖茨,还是做李嘉诚 最初,史玉柱迸发出创业*花,与比尔・盖茨很相似。他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一个小小的技术可以改变冗繁的工作流程,并带来利润。 1988年,很多单位都花2万多元购置一台四通打字机,同时也买电脑。但大多数情况下,电脑总是被放在一旁不用。史玉柱就想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机,可以让人们直接用电脑打字。半年后,他的文字处理软件M-640l诞生了。此时,求伯君的WPS还没有开发出来。 M-6401点燃了史玉柱的创业激情:比起平静的合肥,他更喜欢野心勃勃的深圳。1989年7月,史玉柱孤身一人来到深圳,他的行囊中只有东拼西凑来的4000元*和他的M-6401。怎么才能把软件卖出去呢?在那个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才打广告的年代,史玉柱想到了广告,而且,他准备付出他所有的*。事实上,直到今天,他赖以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依旧没有质的改变。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杂志刊出了半版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两个月后,史玉柱*进了10万元;他把这笔*又投进广告,四个月后,他*到了100万元。1991年,史玉柱注册了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这个身高180厘米,体重不过60公斤的人给公司取名为“*人”,他要做中国的IBM。 照这样发展下去,史玉柱似乎可能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从1989年起,他每一年都要推出一款自主开发的产品,从M-6401桌面排版软件到M-6402文字处理软件,从*人中文手写电脑到*人财务软件,等等。1992年,*人已经成长为资本过亿的高科技公司。史玉柱用敏锐的商业感觉,找到了软件产品与市场融合的价值点。 此时的史玉柱,与大洋彼岸的比尔・盖茨很有些相似。但此时的史玉柱,也开始发生蜕变。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做“中国的高科技”为史玉柱赢得了名声,他获得了“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称号。一夜之间,他成了“振兴民族工业”的领军人物。并不关心政治的史玉柱,与政治扯上了关系。 1992年,史玉柱决定盖一座办公大楼。在若干位高层领导的鼓励下,他把计划一改再改。有人对史玉柱说,应该搞个全中国**,为珠海争光。1994年,*人大厦从最早的19层变成了72层,预算从2亿变成了12亿元。为了支持这个“高科技楷模”,珠海市政府以不到当时市价1/4的价格给他批了一块地。当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人集团后题词:“中国就应该做*人”。 实际上,当时的*人已经危机四伏。1993年,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解除,国际大举入侵,*人的软件业务也受到了冲击,这一年,*人公司的订货额比1992年下降了30%。而在早两年,订货额是以200%~300%的速度增长的。史玉柱感觉到,做高科技产品实在是很辛苦。而且,单凭*人的软件业务收入很难筹足12亿元的盖楼成本。从1994年起,史玉柱开始卖楼花,随后,*人进入了**品和药品这个“暴利”行业。 在被“高科技楷模”光环笼罩的同时,*人大厦就像一个“吸血鬼”,不停地吸食*人公司的现金。当时的史玉柱,除了想*更多的*,别无选择。 赌徒的天性 从史玉柱*到“**桶金”开始,除了工程师的**力和商人的商业感觉之外,他身上的赌徒天性也开始暴露。后来,史玉柱也认为,当时的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指出,1994年的史玉柱有两条“活路”:一是稳定软件业务,他可以与外资合作、或者争取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持,本土高科技企业也并非不堪一击;第二,如果他已经定下产业转移的目标,他应该对软件业务和*人大厦进行资产和管理上的剥离。 如果专注于高科技产业,企业不可能总是保持300%的增长速度,他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得为生存而奋斗。史玉柱习惯了高增长,这样的路数他接受不了。同时,他也不愿意舍弃“高科技楷模”的荣誉和*人大厦。从1994年起,史玉柱偏离了比尔・盖茨的路,也没有选择稳健经营的李嘉诚之路,他选择了一条多线作战的赌徒之路:电脑、**品、*人大厦都要。他的“**搭档”,仍然是广告。 1994年5月,全国不少省级以上报纸纷纷打出了7个重磅黑体字――“*人健康大行动”。其中有几个广告相当“雷人”。**个:一架写着“*人”大字的“B-52”轰炸机出现在都市上空,扔下了标有“电脑”、“医药”、“健康”字样的重磅炸弹。第二个:几个世界名人手挽手走来,撒切尔夫人、里根、卓别林……爱因斯坦手持《*人报》。在这些图像的一角,人们总能看到一排小字――脑**、补钙、吃饭香…… 两个月后,这些广告引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注意,并表示:“‘*人健康大行动’系列广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果和政治影响。”接着,*人斥资2000万元做的广告瞬间“蒸发”。但史玉柱并没有改变“广告催肥”策略,只不过转移了目标。1994年10月,“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的脑**上市,当年销售额就达1.8亿元。 1995年2月,史玉柱宣布:到1997年,*人要完成百亿产值,当时的*人资产也没超过5亿元。2月10日,史玉下达了“总动员令”――发动促销电脑、**品、药品的“三大战役”。5月18日,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再次出现了*人集团的跨版广告,三大系列30种新品齐头并进上市,其中,**品是主打,一共12个品种,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概念。两个月之后,因为战线过长等原因,史玉柱突然宣布“创业整顿”。1996年10月,因为一则涉嫌诋毁竞争对手的广告,*人向娃哈哈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人的**品市场停滞了。与此同时,*人大厦正浮出地面,每一天都需要投入大笔资金。 史玉柱的这两次行动,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壮观的产品广告运动,直到现在,都没有超越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