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行业之“三国志”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这并不意外,‘老爸’财大气粗,‘儿子’自然不差*。”9月15日,刚刚获得母公司华润集团20亿元注资的华润燃气宣布配股集资,此举共募集到25亿港元。港华燃气内部人士赵先生谈起此事,很镇静,也很无奈,“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华润迟早会超过港华。”

的确,从2008年10月华润燃气借壳上市之后,这个有着央企背景的公司旋即开始跑马圈地。华润燃气的用户数也因此飞速上升,已逼近港华燃气,这让“行业老大”很有危机感。

此时,位居行业第三的新奥燃气也时不时地给港华燃气“加压”。它是一家民营企业,虽然用户数不及港华燃气的一半,但*近的频繁发力引人注目,重仓新能源、进军越南……

港华燃气有些不解,之前自己的香港“身份证”备受地方**待见,而自打华润燃气和新奥燃气来了之后,世道却变了。

各据一方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国内大部分地级市都被三家燃气公司瓜分了,鼎足之势随即形成。港华燃气占据南京、武汉等省会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其大本营;华润燃气则到处撒网,虽然城市质量一般,但在**数量上已超过港华燃气;新奥燃气把重心放在华北地区,近年来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也有布局。

“一方面,城市资源越来越少,另外,华润燃气的势头太猛,现在我们‘拿地’都很谨慎,*先要评估这个项目的**预期等参数。”赵先生认为华润燃气的介入使得燃气行业的秩序混乱了不少,“只要有项目,它们就会去投标。”

赵所说的“拿地”是指燃气企业进驻地方燃气供应市场。根据他的解释,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当地***等相关部门对燃气等公用事业招标,然后各家燃气企业投标,*终中标的企业将和当地原有的国有燃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需双方协商,一般是地方燃气公司占大头,而我们也有**控股的项目。”

燃气是必需品,并且是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既然**不赔,为什么地方**还会同意出让股权呢?

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原委:“现在地方**都学精了,燃气、水、电力等公用事业只是它们的一个筹码,*终目的则是引入具有投资实力的企业。因此,名义上是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运营,但其实是为了引入更多的延伸项目和资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华润燃气能顺风顺水了。*先,它是央企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其次,华润集团旗下共有6家上市公司,在地产、零售、医药、能源、金融等领域都有**实力。“港华燃气只能给地方**一个专业服务,而华润燃气则能给一个‘大礼包’,本来几个亿的燃气项目,*后能扩展到几千亿。你说地方**会选谁?”上述业内人士称。

在刚结束的山西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华润集团与山西省**签署了一项价值1500亿元的大合同。虽然打着能源的幌子,但华润的这个合同却“地产味”十足。不仅在太原市投资300亿元建设华润万象城,而且还要在3年内在山西省内开设13家大型购物中心和综合超市。此外,、华润信托等非能源项目同样派头十足。而与它们相比,晋中、长*等六市的能源计划则逊色不少。

“华润集团是家多元化的企业,我们并不会局限于某个领域,我们的目标是等到全部项目落地后,能够全方位的促进山西省转型发展。”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华润燃气的“霸道”让港华燃气难以招架。“港华和华润走的不是一条路子,它们*多,有资本去砸,而我们在维持成熟市场的同时,也会适时选择扩张。”港华燃气副总裁杨军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虽然扩张步伐放缓,但实际上,在安全服务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身为港资企业的港华燃气尚且“忍气吞声”,更何况新奥燃气等民营企业了。据接近新奥燃气的行业分析师介绍,新奥燃气从去年下半年起,就把扩张重心转移到了汽车加气站上,“它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和两大巨头竞标,所以,改变扩张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变形的“X+1+X”

“三国”的局面看似稳定,但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模式。

目前绝大部分天然气行业发达的国家都采用“X+1+X”的产业链形态:上游开采行业和下游代售行业都需要充分竞争,而中间的“1”则是管道输送,需要**统一管理。而在我国,三个环节都极度缺乏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垄断了燃气的开采和输送,而在下游,前10大燃气分销商占有的市场份额还不足一半,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完成燃气行业的市场化。并且,三大能源巨头已经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向下游渗透。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已经在全国近90个地级市获得燃气特许经营权;中石化则通过收购新股,成为中国燃气的第二大股东;中海油也开始与新奥燃气合作,铺设下游渠道。

因为把持着气源,所以“以资源换市场”成了三大巨头主要的扩张模式。以中石油为例,在“西气东输二线”沿途的省份,中石油正试图以未来气源供应为筹码,换取当地的燃气分销网络。

港华燃气执行董事暨行政总裁黄维义对此很不满:“据我了解,燃气协会已经开始关注三大巨头的扩张,而**需要有更清晰的方案来维持行业的正常竞争秩序。”他提到了香港的燃气市场,“那里没有物价局,也没有‘央企’,下游的几家企业会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去争取燃气资源和燃气用户,**也有一整完整的调控机制。”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新36条”,明确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还着重强调民间资本可以以“参股”的形式加入建设天然气的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虽然有政策出台,但在燃气行业,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依然备受挤压。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对此提出建议:“针对上游企业强势进入下游市场,实现纵向一体化的现象,行业内应该明确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以反垄断为界定,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明确上游企业进入下游的限制,鼓励下游充分竞争。”

自谋出路

国家政策的落地还有待时日,但央企的咄咄逼人,使得港华燃气不得不自谋出路。

“我们在10年前就开始尝试以中华煤气为主体进行海外扩张。*先是投资温哥华,然后是西澳大利亚,我们还考察过印度、菲律宾、泰国等地,但很少有项目获得成功。”黄维义遗憾地说,“一方面是自身水土不服,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外国**对气价的监管非常严格,外资公司并没有得到特别优待。”

海外扩张的不顺利,使得港华燃气只能深耕自己的相关产业,燃气灶成为它们的第一个目标。

“港华紫荆”是港华燃气下属的燃气具品牌,成立五年来已经销售了50万套,“它算是高端品牌,单件价格差不多都超过5000,但市场反应很不错。”赵先生称,“起初做燃气具,主要是考虑到燃气行业鱼龙混杂,而一旦发生事故,矛头肯定会指向供气商。再加上我们对这个行业做了充分的调研,认为它是我们主产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可没想到,这个部门越做越好,公司因此决定加大力度推广。”

据赵先生透露,港华紫荆的“一把手”在港华燃气中任副总裁,“集团总共就四五个副总,可想而知,港华紫荆在集团中的地位。之前的销售主要是随着当地燃气公司走,但受用户数限制,销售肯定会遇到天花板,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尝试通过商业渠道销售。”

“燃气具行业竞争也开始激烈,除了方太等成熟品牌外,华润燃气也开始涉足。”在赵先生看来,本来依托燃气渠道,港华紫荆优势明显,可随着众多厂商的进入,港华紫荆只能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了。

燃气具已渐成气候,而港华燃气在新能源上的投资则更多的是从未来着眼。

中华煤气总裁陈永坚近期透露,未来三年用于发展内地的100亿元中,新能源投资将占七成。山西晋城煤层气液化项目是其中的重头戏,总投资达到9800万美元。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日产煤层气液化量82万立方米,而且每年还能减少5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黄维义坦言,国内的天然气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而这又同时是港华燃气竞争压力*大的几年,“考虑华润燃气、中石油等并无多大意义,关键是我们得先做好自己。”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