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总裁郁亮:突破1000亿元之后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在这个混杂着道德、民生、**、商业的“特殊行业”,作为一个开发商,多少有些另类。

万科另类的价值在于,他把自己的未来描绘成一个建造业企业,对于土地增值的利润,尽量避而不谈,而如是思路下,万科对于企业*理所倾注的心思,却更像一个标准的企业,而非房地产开发企业。

从对标美国帕尔迪,到当下开始研究**汇丰,万科对于企业内控的专注与精细,已经把自己区别于以“粗放管理著称”的房地产行业。

在中国企业界,郁亮和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以执行力和效率见长,但让郁亮不得不思考的是1000亿元之后的万科,何以为继?

在郁亮轻松的谈话与职业经理人式的微笑背后,所思考的却是万科即将要面对的考验,郁亮清楚,2000亿元的时候,那才真正是万科一道坎,能否顺利迈过,或许权在当下,思索未来。

平台换代之考逼近

“我们知道,如果规模再这么增长下去,比如到2000亿元的时候,现在的管理平台肯定是驾驭不了这样的一个企业的。”

《中国经营报》:在2010年年初,你是否想到了万科的销售额会超过1000亿元?你认为你和你的团队是否在管理平台等方面做好了准备?

郁亮:坦率地说,在2009年年底规划分解2010年任务的时候,我们只知道万科的销售额可以实现一个稳定的增长,但是如此之快的突破1000亿元,我们当时并没有多想。至于你说的管理平台问题,我们已经开始考虑了一段时间,毕竟目前的万科管理平台是形成于百亿规模的阶段,未来万科的销售规模增长,一定要面对管理平台的换代与**问题。我承认,这是我目前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经营报》:你说到管理平台的换代问题,在历史上,构建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万科曾经多次对标诸如美国帕尔迪这样的同类企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从销售规模上讲,万科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所对标的企业。那么,百亿规模时构建的管理平台,在目前千亿的状态下,是否还能实施**管理?

郁亮:如你所说,万科的规模增长速度超乎我们自己的预料,1000亿元的目标,我们提前实现了。这就遇到了你所说的管理平台效率的问题,从现在看,目前管理平台还比较**,但是我们也知道,如果规模再这么增长下去,比如到2000亿元的时候,现在的管理平台肯定是驾驭不了这样的一个企业的。

所以我们现在在重新选择对标的对象。的确,万科的历史上,曾经选择过帕尔迪这样的美国房地产企业进行对标,但是,现在万科无论从规模和增速上,都已经超过了这个对象。*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在研究的是汇丰银行的管理平台和结构,我们希望能够知道,一个长寿企业的管理基因,一个长年保持业务规模增长的企业的管理基因。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了汇丰银行,那么,日后是否会随着销售规模的继续增长,而考虑调整目前万科整个的管理架构?这是否是管理平台**的组成部分?

郁亮:从现在看,万科的管理架构还是合理的。我们是一个以垂直式为主的管理架构,层层汇报、审批,逐级分解任务,逐级对应考核,逐级把控风险。应该说,在1000亿元达标的过程中,这样的管理架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从决策到执行的效率,使万科的应变速度很快。

比如在销售端,集团在考核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地方公司,销售速度过慢,而又不采取相应的促销措施,集团可以立刻要求它促销,**现金周转速度。如果某一个地方公司看中一块土地,可以直接上报集团的战略投资部门,集团一旦决定,就可以调动资金,支持地方公司拿地,在这个过程中,垂直管理的效率是**的,决策速度也是很快的。

但是,如果万科的销售额规模继续增长下去,开复工面积继续增加下去,仍然仅仅依靠维持垂直管理的体制,就不是十分现实了。我们恐怕也要考虑,矩阵式的、模块化的管理架构。从世界运营得比较好的超大规模企业来看,比如IBM等,采用的都是矩阵式的管理架构,在这个阶段,决策的科学性,恐怕要超过决策的速度与效率,成为一个**大型企业管理架构中*要考虑的因素。当然,现在的万科,还没有到这样的阶段,但是我们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谋定而后动。

《中国经营报》: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万科怎么解决、规划总部和地方公司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结构?

郁亮: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从现在的情况看,不存在问题。总部的职能主要是资金的调配、人员组织的管控和考核。比如,北京的地价相对贵,但又是万科要**发展的区域,因此,需要把别的区域公司的资金,调配到北京,来实现发展,这是总部目前*重要的职能之一。

但是,如果万科的销售规模到了2000亿元,这个职能可能就要有所调整。到时候,可能就是一个轻总部的管理结构。因为到了2000亿元的销售额,如果按四大片区计算,每个片区公司,至少有500亿元的销售收入,这样,片区公司内的资金调配,就可以解决本区域内的拿地资金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轻总部的管理方式就可能更为**。

职业经理人特质

“万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驱动的公司,这也决定了万科人力资源的很多特质,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施管理,执行决策,没有更多的个人好恶掺杂其中。”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谈了很多关于1000亿元之后对管理平台的考验,但实际上,平台是依靠人来实现的。对于万科而言,就是团队。万科的规模提升后,*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有足够素质的管理团队,能够**准确地执行万科决策层所做出的决策?

郁亮:我曾经跟你讲过这样一句话,就是万科只培养残奥会冠军。客观而言,离开万科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在离开之后所获得的成就,可能都不如在万科的时候。但是,这并不是说,万科不重视团队,恰恰相反,万科*重视的就是团队。

你刚才提到,万科要管理的开复工面积、工程量、销售管理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地域也越来越多,地域是有差异的,这怎么办?一个合理的布局架构是很重要的,这对团队的培养、使用与成长至关重要。

《中国经营报》:人力资源匹配的**,任何一个规模快速增长的企业都知晓其重要性,但能够处理好的并不多,而且,成功的案例也多是制造业企业。作为地域差异大,产品非标准化特征明显的房地产行业,很少有真正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先例,万科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郁亮:万科这几年,逐步形成的是城市圈的拓展模式,所谓城市圈,就是从一个中心城市,向周边拓展。比如环渤海这个城市圈,北京是中心,天津、沈阳、香河、唐山都已经纳入进来。日后,秦皇岛等城市也会加入进来,而这种拓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人的拓展模式,团队的拓展模式。

万科进入一个中心城市,稳定下来之后,会形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就成为了日后向周边其他城市拓展的人员基础。在一个城市圈内,城市的地域市场差异相对较小,拓展之初团队人力资源的匹配效率和适应程度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些同类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一些产品的标准在相同的地区,也都不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快速而**地向周边的城市拓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模式,万科不仅可以稳定团队,还可以提升团队。因为不断有新的业务区域出现,团队内的成员就不断地可以看到他在万科继续得到发展的空间,这种模式之下,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或者做事差异太大而无法适应的问题,从而使万科的团队得以稳定。而规模上去之后,确保万科稳定持续发展的*大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这也是我们**完善当下城市圈布局管理的原因。

《中国经营报》:说起团队,一个2009年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板,曾经这样对他的员工进行训诫——“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没几年,就拿到了30万元的年薪,这时,你们应该思考,究竟是你的能力与薪水匹配了,还是你选择了一个高薪行业?”——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郁亮:我*先要说,这句话如果是职业经理人说的,那就是对的,如果是老板说的,那就是不对的。万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驱动的公司,这也决定了万科人力资源的很多特质,就是几乎所有管理层都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施管理,执行决策,没有更多的个人好恶掺杂其中,在万科,如果有人要讲这样的话,一定是职业经理人,这就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质。

温和应对调控

“2010年的情况是万科一直保持着理性,没有争地王,没有大量的库存,在健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不需要激烈的应对和反应。 ”

《中国经营报》:一个很微妙的情况是,万科的1000亿元是在历史上调控风暴*猛烈的一年实现的,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一次市场调整过后,万科的市场份额都会增大,这是为什么?

郁亮:你说的这一点,主要是基于万科有一个快速反应、快速调整、快速应对的决策机制。万科的日常经营,实际上是以速度和财务安全为原则,这个原则决定了万科靠的是规模,现在1000亿元销售额的突破就是一个例证。在这个原则下,我们对于过高的利润率是不追求的。我总说,万科应该是个农民,至少应该有个农民的心态,我们都靠土地过活,只不过农民种的是庄稼,我们在土地上建的是房子,这样,农民靠卖粮食获取收益,我们也就应该靠卖房子获取收益。

所以,我们少赚取或者不赚取土地增值的利润。这和很多开发企业是不同的,我们赚的就是卖房子、建房子的钱。所以,我们的市场定价相对符合市场的预期,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销售速度,资金周转快,上规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份额的扩大,也就不再意外了。

《中国经营报》:你刚才提到合理定价,我想起2008年的宏观调控,万科采用了很猛烈的降价举动,但同为调控,2010年万科的调整策略却是相对温和,这两者的区别,你作为万科的总裁,是如何理解的?

郁亮:我清楚你要问的问题是两次调控时的万科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可以直言不讳,我承认,2008年万科无论是面对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调整,都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这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认识,一个是万科自己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第一个层面,2008年的那次市场调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为激烈的一次市场调整,是开发商群体第一次面临长期累加的调控效果和国际金融海啸。对于后市的走势,万科心里也没谱,虽然知道需要调整,但是调整到怎样的幅度,调整的周期有多长,政府采用何种态度,对产业的影响如何,我们都没有直观的感受和经验,所以,我们按*坏的结果进行了准备,所以价格调整的幅度较大,我们甚至直接在财务安排上安排了计提跌价准备金的策略。

第二个层面,2008年万科自身确实也需要矫枉过正。我刚才说过,万科不想赚土地增值的利润,但是,2008年时,万科有些偏离这个轨道,拿了不少地王,和大部分开发商一样,大规模抢地,希望能够未来借势土地增值获取利润。所以,在市场调整时,万科手中也有不少的土地,库存也在增加,所以,你看到2008年万科会采取低于楼面成本价的情况卖房,就是为了矫枉过正,让万科回到建房子、卖房子挣钱的轨道上来。

而2010年的情况是万科一直保持着理性,没有争地王,没有大量的库存,在健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不需要激烈的应对和反应。

《中国经营报》:这样的布局架构和团队很容易产生一种惯性,那么,你觉得在这样的一个惯性之下,万科的下一个1000亿元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郁亮:我在这要强调,万科从来不做预测,万科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地调整自身的策略,适应环境,顺应市场。但是,我很有信心地告诉你,万科这样的一个团队架构、这样一个业务布局,我认为下一个1000亿元不是大问题。但是,我真的认为,到了2000亿元的时候,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整个万科而言,都将是一个坎。届时,万科又将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现在做这些关于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研究思考与准备的原因。

“大而不倒”从来只是幻象

如果按照现在万科形成的发展惯性以及健全的企业发展模式,迈过2000亿元的门槛,或许并不需要郁亮或者王石的呕心沥血,然而,这样的“大而不倒”,或许在未来,将成为万科潜藏的危机所在。

大而不倒,是一柄双刃剑。当万科的房子不愁卖时,恐怕连王石也意识到,万科的设计理念和*初相比,已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已经走上高速发展轨道的企业,利润导向的强调权重越来越大,尽管职业经理人驱动下的企业发展利润*大化并无错误。然而,这恰是悖论所在。万科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万科,在其高速发展的启动之初,消费者的服务导向是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核心特质所在。

在2009年前的21年时间中,万科总计的房屋开发量在20万套上下,而现在的万科,一年的开发量就相当于这20年开发量总和的50%,按照这样的趋势,一年20万套的开发量是迟早的事情。如此巨大的开发量,需要规模更大的人员、团队来执行,这样的架构之下,利润诉求对于统一所有团队认识的难度,显然要低于万科起飞之初的消费者服务的需求导向。

微妙之处在于,如今的万科恐怕也不能否认,万科这个品牌在其销售过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这一点,就连王石本人亦不讳言。但是,这恰是未来隐藏的危机所在,即万科的品牌效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就于其服务需求的导向之下,那时的万科,远未到“大而不倒”的阶段,一个应该令万科自己忌惮的问题是,如果在未来,服务需求的导向逐步被利润导向所取代,那么万科的品牌效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局?

一句话,已经1000亿元的万科,已经“大而不倒”的万科,*大的危机就是自己。

万科应该的警醒之处在于,一旦走上错误的轨道,消费者不会因为万科是全球*大的房屋建造商而购买万科的房子,投资者也不会因为万科的“大而不倒”,而认可万科的投资价值。而且,那场至今仍记忆犹新的金融海啸告诉我们,所谓大而不倒,只是一个华美的幻象而已。

居安思危机,盛世听危言。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曾对自己的全体员工说,即便华为做到了今天的规模,走到了今日的地位,他和华为的管理团队仍然担心,“自己第二天就会死掉”,而与华为、万科同在深圳的,身为全球市值*大互联网企业掌门人的马化腾,也仍然时刻担心的是“死掉”的问题。

万科也在警醒,从王石到郁亮,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都在表达着类似的担忧,郁亮甚至表示,万科应该做一个本分的农民。

王石则是用两个转变概括万科的警醒——一是从传统营销向技术科研转型;二是从建房卖房向服务型上转型。实际上,1000亿元之后的万科,所需要做的*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到原点。

在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大众作为全球销量*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每逢年底,在全球所有的生产车间里,必然有一个仪式:生产线上显示着全年销售量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幕,在每一年的*后一天的*后一刻,无论拥有多么庞大和光辉的数字与业绩,都在这一刻重新归零。据说,那一刻,很多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团队的管理者,都会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每一年,一切都要回到原点,重新起步,市场和消费者,从来不会相信过往——回到原点,大而不倒从来都是幻象。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