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久前看了本书,内容是讲明清两朝官场**的。本来是当闲书看的,翻翻也就完了。但书里有一段话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书中说道:“不论哪朝哪代,人的一生必定要做一个等式:一生的总收入等于一生总开支。节余的是遗产,亏损的是债务。”看完觉得这个结论很精彩,但似乎不太**。按照人的秉性和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应该是人的一生都在尽全力求证着一个不等式:一生的总收入大于一生总开支。 做等式也好做不等式也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说到底是个理财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增加自己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道时时要面对的考虑题。好在现在理财的渠道多多,理财的工具多多,解题的方法也就多多。这道要用一生来求解的题,也就使理财成为了很多人不得不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生活方式,理财具有非常广泛的普遍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种生活方式。举个比较有特点的例子:大概就是去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新的展品——一本由一位上海的阿婆记了30年的家庭收支流水帐。虽然此举意在展示这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大变化,但也为理财这种生活方式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流水帐不是以捐赠的方式送给博物馆的,而是有人出资卖给博物馆的,这更是展示了上海人理财的天分。 上海普通人理财的精彩事例还有很多,举不胜举。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人的的理财方式确有很大差异。此事如果发生在北方人的身上,比如北京人,事情的开始就会不同:国家博物馆要收我的东西,这是咱露脸的事,大有“**”意义,还提什么*。于是豪爽地说道,您拿走!您还看上什么了,尽管拿走。可惜的是,这件事八成不会出现在北京。因为对北京人来说,一本家庭收支的流水帐一记就是30年,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可想象的。南北理财生活方式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南北经济、文化、生活的的差异,分析介绍的书籍就有不少,比如有一本《城市季风》,就是专门比较北京和上海文化精神差异的。仅就理财而论,上海人精明,北京人粗犷。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上海人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就是精明;而北京人宁愿在道场里做螺蛳壳,这就是粗犷。好在大家各自感觉都不错,过的都不错,所谓高兴就好。民俗十里不同风,大家要是一样的精明,一样的粗犷,生活也就缺了色彩。不过,从理财的效果来看,在我这个北京人的眼里,上海人还是应该胜出三分。 理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西方也有类似于做等式或不等式的概括性说法,比如有一个说法就是:人生只有两件事是无法逃脱的,一是死亡,二是纳税。纳税,说到底还是个理财的问题。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悲观,但有一点值得我们借鉴:解好你的不等式,纳税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步骤。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