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如何培育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毫无疑问,科技起飞是一个经济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上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科技起飞,成功地完成了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科技起飞的重要标志不仅有R&D占GDP的比重,还包括本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我们往往只看到日本和韩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使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从不到1%一下子超过了2%,却忽略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需要在体制上做文章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涉及体制?体制问题在中国又是什么意思呢? MIT**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承智先生的文章《中国**背后的迷思》,对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技术开发的成功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科研与工程能力,更重要的是产业与公司的结构和组织如何根据市场信号来影响资本和知识投入的流动。创新是一种社会活动,中国并不缺乏资金投入,也不缺乏科学、技术及工程能力,而且很多改革中的中国企业很有**力,但却缺乏内外组织、管理、沟通和“联系”的能力。这道出了中国体制的一个特征,那就是纵向控制能力的过度发达,抑制了朝“横向联系”方向发展的能力。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尽管我们在科技、教育以及研究上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按几何基数增长,但这些资源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仍然是纵向的,获得资源的竞争方式也是纵向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寻求部门利益*大化并成为部门归属的活动。在国外,研究项目资助的70%以上都用于项目负责人向市场招募研究力量的人头报酬支出,而在中国,80%的项目经费用于本部门的装备建设。 对于大学科研院所,现有的政策也基本上是纵向“设点”、**建设“点”的做法,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下的纵向控制的色彩。而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建立起能量点之间横向释放潜能流量的“高速公路”,让资金、人力、思想和**力处于高速流动中。这是今天我们的**在规划和指导科技起飞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性挑战,应该成为**考虑和规划科技创新战略的出发点。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如何培育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毫无疑问,科技起飞是一个经济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上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均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科技起飞,成功地完成了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科技起飞的重要标志不仅有R&D占GDP的比重,还包括本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我们往往只看到日本和韩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使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从不到1%一下子超过了2%,却忽略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需要在体制上做文章的事情。为什么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涉及体制?体制问题在中国又是什么意思呢? MIT**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承智先生的文章《中国**背后的迷思》,对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技术开发的成功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科研与工程能力,更重要的是产业与公司的结构和组织如何根据市场信号来影响资本和知识投入的流动。创新是一种社会活动,中国并不缺乏资金投入,也不缺乏科学、技术及工程能力,而且很多改革中的中国企业很有**力,但却缺乏内外组织、管理、沟通和“联系”的能力。这道出了中国体制的一个特征,那就是纵向控制能力的过度发达,抑制了朝“横向联系”方向发展的能力。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尽管我们在科技、教育以及研究上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按几何基数增长,但这些资源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仍然是纵向的,获得资源的竞争方式也是纵向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寻求部门利益*大化并成为部门归属的活动。在国外,研究项目资助的70%以上都用于项目负责人向市场招募研究力量的人头报酬支出,而在中国,80%的项目经费用于本部门的装备建设。 对于大学科研院所,现有的政策也基本上是纵向“设点”、**建设“点”的做法,依然带有计划经济下的纵向控制的色彩。而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建立起能量点之间横向释放潜能流量的“高速公路”,让资金、人力、思想和**力处于高速流动中。这是今天我们的**在规划和指导科技起飞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性挑战,应该成为**考虑和规划科技创新战略的出发点。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高速公路,横向的联系就发达不起来。仅靠投资也许能有所一流大学,但我们也可能无法实现科技创新的真正起飞。 由于纵向组织和控制体系的存在,中国的技术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中国的企业还主要依赖技术和设备的整套进口,技术的吸收和扩散可以说微不足道。科技部的官员*近透露,2002年中国花在技术引进上的费用与消化吸收的费用之比为12.7∶1,而日本和韩国曾经分别为 1∶5 与1∶8.相比之下,我们**是一个“倒挂”的支出比重,这说明尽管我们也与韩国、日本一样在引进技术,但却没有像它们那样真正地培育出技术创新的能力。前一段时间国家创新体系研究专题组组长马俊如透露,国家创新体系将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以培育科学创新能力为储备。这是一个重要战略,但如果不能克服我们在科技研发机构与创新主体方面的纵向控制结构和管理体制,不能发展出资源和组织的横向流动与组合能力的话,各种投资的创新工程和项目就只会强化孤立的“点”的能量,而不可能发展出释放这些能量的系统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