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央行九年首次加息对股市、地产、保险的影响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在不绝于耳的“是否加息”的讨论声暂时止歇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突然抛出了加息的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称,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正像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多次强调的那样,央行当前的利率政策不着重于水平的调整,而着重于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央行称,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原则上**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有利于**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

    

此次利率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幅。这样做既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

    

中国人民银行这位负责人说,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加息,对股市影响不大

    

中国加息的消息一经公布,**金融市场瞬间出现了波动。那么,加息又会对中国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世基投资陈宪认为,29日股市应该会跳空低开,但加息并不是影响股市涨跌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经济的整体趋势和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才是决定股市运行方向的主要因素。

    

他表示,此次加息会使市场出现结构性的分化:加息会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强的行业产生冲击,房地产、交通运输、钢铁、汽车、航空板块将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机场、港口、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对于银行板块来说,加息是一个偏中性的消息。预计,股市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走势。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从乐观的角度看,前一阶段市场弥漫着浓郁的升息预期,可能将升息带来的影响提前消化了。同时,中国股市自1996年以来,未曾经历过加息,却经历过8次减息,但对市场的影响一次比一次微弱。尽管投资者认为减息是利好,但是每次减息的结果都让市场走出了一根高开大阴线,后面的调整,也往往*少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这也表明,中国股市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所以,加息对市场影响不大。

    

加息,给地产过热降温

    

央行在经过了几次公开的否认和慎之又慎的思索之后,终于要使用市场调节杠杆来应对依然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了。

    

近期有关中国地产泡沫的争论甚为激烈,这其中就有海外投行对于中国央行不加息可能恶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测。此时学界已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失常状况可能只有通过加息手段加以控制。“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实对于市场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是对房地产投资者的心理影响要远远大于其实际影响。”对于这次央行悄然加息,上海地产市场中的一个**人士发表了自己的判断。现在央行加息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要对投资过旺的地产行业进行市场调节,而且逐步加息的手段显然要比宏观调控来得更有力度。

    

但是也有比较乐观的看法,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则认为,“虽然基准利率上浮了,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其紧绷的资金链有可能得到缓解,他们将从以前无法得到银行信贷,向现在怎样达到条件获得贷款转移。”

    

加息,让保险喜忧参半

    

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加息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要小一些。但近几个月来,为了应对可能的加息,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推出新产品时**过分追逐收益率,而是自觉地向传统**型回归。

    

加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利息的升高会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高利率使得低利率寿险产品的吸引力降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客户需要寿险公司提供更***的产品;加息对公司的投资水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倘若公司资产对加息的反应不够及时,短时期内就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压力;一些分红不及利息收入的传统产品,更面临退保的风险。

    

在加息的压力下,分红险的处境颇为难堪。平均1%至2%的红利水平使分红险遭遇寒流。现在的加息更是对这类产品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连线**

    

北京证券原总经理谢泰峰:

    

商业银行目前很难再通过剥离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需要靠存款增量来解决。但持续下降的储蓄增量使商业银行感到很大压力。升息可以抑制储蓄下降态势。

    

从1996年至今,中国央行已经连续8次降息,加上开征的利息所得税,相当于9次降息。从1996年开始降息,是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现在升息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但0.27的幅度比较小。如果这个幅度不能抑制物价上涨,央行还会继续加息。

    

加息对资本市场是利空,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目前的资本市场短期内可能会有反应,但整个来说对政策不是很敏感。比如,前几天的保险资金入市消息,市场的反应也只是短期波动。

    

加息对房地产等相关产业都会有影响,但对过热行业影响不大。对过冷行业可能影响较大,加息会增加过冷行业的资金成本。因为利率和汇率是同步的,有高利率,就应该是高汇率。因此,人民币汇率也应该有调整。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从去年10月份起,至今年9月份连续10个月是负利率,CPI上涨到5%也是4个月了,显示通货膨胀的势头依然不减。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8%,税后实际利率为1.584%,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3.7%.而又与目前贷款利率5.31%相比较,实际贷款利率也基本为零了,实际利率若中长期为负,将会引起对资源配置的*大扭曲,这种扭曲有潜在金融危机的隐患,可以说现在应该是利用调高利率,来控制系统风险的时候了。

    

从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升息历史看,加息与股市升跌,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加息对股市的影响,要视其能否改变经济运行趋向和企业**状况的提升,来影响投资者预期行为。但对控制实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国民经济上游瓶颈产业有抑制增长的作用。现在表现形式是需要使资金和资本的价格**正常运转,才有可能利于宏观经济的运行。所以讲现在择机适度小幅加息是正确的。

    

1996-2002历次降息历程

    

**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98%和0.75%,居民消费倾向很快上升6.6个百分点,股市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1.5%和1.2%,对沪深股市带来新的刺激,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

    

第三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1.1%和1.5%,其后发行的两个长期品种的国债异常火爆。

    

第四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16%和0.6%,为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第五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49%和1.12%,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内需的扩大。

    

第六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均为0.5%,使股市在1000点之上企稳。

    

第七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1%和0.75%,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的*后一次降息,为股市的“5・19”行情做了铺垫。

    

第八次降息:

    

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27%和0.5%,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的**次降息,曾带动股市在当时的1500点政策底走出一波近200点的强劲反弹行情。

  
    文章“解析央行九年*次加息对股市、地产、保险的影响”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