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业的高额成本是自找的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国内银行业的高额成本是自找的?这是谁说的?怎么能这么说?过于以偏盖全了吧?是的,我承认这个观点很偏激,国内银行业人士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我们抛开那些坏帐呆帐,不考虑对国企政策上的扶持等非市场化运作问题,暂时忘掉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等违纪现象,把目光聚焦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上,特别是对普通百姓的服务上,这种观点是否有可能成立呢?我对银行业的注意始于“南京爱立信”事件。去年三四月间,“南京爱立信”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对国内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狼来了”的惊呼声不绝于耳,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竞争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事件过后,国内一些银行也采取了对策,开发出了与外资银行类似的金融产品,以抵御外资银行的进攻。一年半过去了,情况变得怎么样?国内银行业有多大改进?公正地说,有进步,但幅度不大,在开源上挺努力,在节流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大家都知道,要想获得利润,不外乎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用公式表示就是:利润=收入-成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家银行在开源方面进行了很大的努力:证券托管,代理销售各种基金和保险,扩大银行卡的使用,一些中间业务将要收费等等,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如果成本也同步增长,则利润难以出现更大的增长。中国加入wto之后,大连成为外资银行*早进入的城市之一,与国内银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据报道,部分外资银行的业绩出现成倍的增长。与之相比,国内银行业在各方面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削减成本方面做的很不够,制约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以建设银行为例进行简要说明:我们一家三口人,竟然有六个建设银行的活期账户!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仅从这一点来看,银行的成本能不高吗?贷款买房时,新增扣款账户一个,这是正常的,但每年通过公司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时,建设银行不要你的扣款存折,每次都会再给你一个新存折,给你存入住房公积金,这**不正常。这种方式在给客户带来较**烦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自身的成本。对客户来说,需要专门去银行把住房公积金转存到扣款账户中,加大客户的成本;*已经转空的账户,必须到开户行才能销户,多麻烦。而对于银行来说,增加一个存折就增加了一些新发存折的成本;客户每去一次银行,就会增加一次操作上的服务成本;客户*已提走但没销户,银行还增加了小额帐户管理成本。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相信银行业的人士早就看到了这些弊端。那么为什么不进行改变呢?*先这涉及到银行业的宏观政策,人民银行、各总行和银监会不做出决定,有谁愿意主动去干这种降低成本的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待遇在各行业中是排在前几名的,银行的盈亏对个人并没有多大影响,因此自身缺少改进的动力。其次,开户数量等可能仍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这样就促使各支行和储蓄所关注银行账户的总量,和新增开户数量,并且仍然是在本支行或者储蓄所内存入的,都能够算作工作业绩,而不考虑这些存*极少的账户是否能为银行**利润。各家银行一直在吵吵要对存款在×元以下的小额账户进行收费,说什么管理×元以下的账户和管理100万元以上的账户的成本是一样的,这是什么逻辑!事实上这些小额账户大多数是银行自己造成的:各支行和储蓄所搬迁导致客户找不到开户行;为扩大账户数量而使客户一人多帐户或者一家多账户;非要在开户行才能销户,显示出银行在管理上存在着问题,等等。而对这些问题,银行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改进自身管理,投入资金加以解决,而是希望通过收取小额账户的管理费用,迫使客户来买单,来转嫁成本。即使从今年九月一日起,新设立结算账户,多账户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银行业从上到下缺乏成本意识,更没有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浪费极大,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存折等,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不重视、要求不严格所致,也说明绩效考核的目标指标体系存在问题。银行业在开源节流上有进步,*起码在宣传上做得挺漂亮,但是对存在的问题往往讳莫如深,仅仅是泛泛地来几句,不敢把问题暴露在阳光下,让广大客户来监督。总是寄希望于政策的扶持,从中间业务中获得收益,这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来提高竞争力,不能把风险转嫁给普通老百姓。建行的一人多账户仅是一个小事例,但从中却能够发现一种共性的问题,就是降低成本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希望银行业学习一下丰田生产方式的相关论述,虽然因行业不同会出现现象的不同,但消除各种“浪费”的内涵和本质是共通的,只有通过苦练内功,来降低成本,提**率,才能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更大的发展。愿银行业从消除点滴的“浪费”做起,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把降低成本的工作落到实处,为顾客提供**的服务。

    

作者:徐新跃,大连理工大学mba,**工程师,现任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职责为: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考核和检查的总负责。email: xxy1965@xinhuanet.c

    

作者:徐新跃,大连理工大学mba,**工程师,现任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职责为:公司生产经营相关联工作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考核和检查的总负责。
email: xxy1965@xinhuanet.c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