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该怎样改?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强调,争取用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把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今年开始,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分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显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作为我国*大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如何改?这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能不正视的问题。 改革在当前的重大意义 1、不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比例上升的问题。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国家是以“强金融”的方式来实现将居民储蓄转化成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金融补贴,以支持国有企业的产出增长保持在相当水平的。一方面由于体制和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综合症”,另一方面*愈这种“低效率综合症”的**办法是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领域撤出,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战略性改组实现之前,保持国有企业的基本稳定是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金融补贴的方式保持国有企业的增长也就具有了直接经济增长之外的其他经济或社会功能。 但是必须注意,这些经济或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以付出沉重代价为条件的,这种代价突出体现在银行身上,或者说金融补贴对银行的直接影响是银行资产质量不断下降,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高比例的不良资产对整个国家支付和清算体系正常运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存在外部冲击,例如贸易条件的恶化、世界利率水平上升等情况下,这种金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就有可能演变成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虽然中国由于金融开放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成为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幸免者,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金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构成对中国金融稳定的严重威胁。 因此,要消除或减少对金融稳定的威胁,必须减少金融补贴的规模,直至*终取消金融补贴。但这是否会引发就业危机,进而导致社会动荡呢?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补贴的形式起到金融补贴的作用,从而避免就业危机的发生。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体系方式,为失业人员提供救济,**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减少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这种方式与金融补贴相比较的优点在于,它将**的职责从银行中剥离出去,由**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运作。 2、不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很难与整个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相适应。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今天,已经进入*后的攻坚阶段,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上体现得更明显。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不单纯是国有商业银行问题,而是涉及到企业、财政、社会**体制等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企业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影响*大,企业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很难推进。这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客户,而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又都是国家,国有企业的问题*终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来承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问题实际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面临的*大障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必须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推进、协同进行。 事实上,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协同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该保持适当超前。这是因为,与国企改革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涉及面更小一些,银行系统自身的基础也更好一些,因此,减员增效更容易取得成果。同时,银行系统自上而下的纵向制度结构,有利于改革措施的推行,也更便于监督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如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能够保持适当超前,能够在金融领域建立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对企业改革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金融领域中市场机制建立起来后,银行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贷款的方向,经营不善的企业将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这将在企业外部形成比较严格的资金约束,从而构成企业的外部压力。 3、不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很难真正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强调重视管理的基础工作,到强调加强银行的发展战略、金融品种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效果一直不理想,科学管理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薄弱环节。从一些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看,商业银行管理是由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其中企业制度则是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只有深化改革,构建科学的法人*理结构,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才能把加强管理转化为商业银行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4、不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很难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力。 我国的非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起步晚,规模小,一般缺乏**竞争力。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培育一批大型银行和银行集团,使它们成为**竞争的主力,可以在金融**化的浪潮下,支撑民族金融发展壮大。 改革着重抓什么问题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现在有很多说法,这是一种好现象。有主张以剥离不良资产为突破口的;有主张以产权清晰为突破口的;有主张以规范法人*理结构为突破口的;有主张以减员增效为突破口的;有主张以加强经营管理为突破口的等等。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看,不打破垄断,率先解决银行业竞争不足,所有其他各种突破口的办法恐怕均难以完成任务。 1、体制和机制问题:不良资产集中和扩大的主要原因。 银行改革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如何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对新增贷款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控制,如实施“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建立银行离任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等。有学者指出,从表面看这似乎防止了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形成,但实际上由于存贷款业务的风险不对称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对于以存贷款为主业的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要付利息的,而现在银行经营者不敢轻易放贷,**的出路就是靠债务滚动即用新存款还旧存款来维持正常经营。这种做法不仅导致银行截流资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而且使银行长期处于高财务杠杆率的经营状态,相当于从另一个方面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回顾过去数十年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由正常的信贷风险所导致的只占很小部分,大量的可能还是由行政干预所造成。因此,试图用行政的办法对贷款施压,其结果将得不偿失。 目前流行的关于金融风险的观念是一种值得商榷的观念,它混淆了金融舞弊和金融风险。事实上可以努力去消灭金融舞弊,而金融风险却是不能够消除的,只能是管理金融风险和分散金融风险。由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替代性,只有通过市场竞争使银行规范自身的行为,建立风险管理的机制,才能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求得平衡。但我国银行业所处的现状是:经过20多年改革,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向市场化迈进,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997年,商品的市场化程度为65%,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为71%,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为40%,市场化程度*低的要算金融业,只有10%。直到今天,金融业还处于国有银行绝对垄断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占全社会金融资产的70%,占存贷款市场份额的60%以上。再加上其他国家直接控制的银行,国家垄断力量占据了90%以上的金融市场。国有银行的独家垄断使得银行缺乏竞争,而缺乏竞争机制的激励,银行业恐怕是很难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的。 其实,行政性管理的方式可能只能将风险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银行难生难死。组建新兴中小银行难,不仅造成金融风险集中到国有金融机构,而且导致地方对银行的干预。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下,地方经济发展无法融资,而地方金融机构又太小甚至大部分地区没有自己的商业银行,所以行政性干预是必然的,有的地方**更是默许纵容企业故意逃废银行债务。与此同时,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了资不抵债、关闭或破产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银行业退出制度,国家对银行关门采取过于谨慎的态度,严格控制,结果缺乏正常的市场淘汰机制。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现实中**不是加大对欠债不还者追究的力度和实行破产,反而对贷款者追究个人责任,从而导致银行有款不敢贷,结果金融风险进一步在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和扩大,并且加速了企业困境的恶化。 2、分拆竞争: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的有效路径。 中国银行改革的突破点在于打破金融垄断,加速开放竞争。为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分拆,理由是: 其一,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拆后,不仅可以打破垄断,而且可以分散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各类全国性商业银行也只仅有14家,城市商业银行100家,而美国的商业银行则有1200家左右,金融集中程度很高的日本也有500家以上。因此,我们是否需要修正潜意识里面的“百强情结”呢?事实上,即使加入wto后,国外银行进入中国也决非是在规模上与我国银行竞争,而是在灵活性、效率上的竞争,大型银行不进行分拆改革,即便在有利可图的地区,市场也可能拱手让与国外银行。 其二,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拆后,才能真正做到“政银分开”和有利于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与**间密切的关系,是导致银行不能按市场规则、效率处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正如“政企不分”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弊端。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被分拆后也有利于监管。我国目前是由人民银行监管各商业银行,但事实上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相差不大,银行规模变小后,“官僚”级别随之下降,这对在崇尚“级别”的国度里,显然将有利于监管。 其三,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拆后,才能有效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其*理结构也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我国银行业的改革面临着两个问题:股份化和分拆竞争,由此也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先拆后股,还是先股后拆。我们认为,银行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打破垄断和改变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一统天下的格局。如果不分拆垄断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则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微不足道,不足以参加竞争。而没有竞争机制的激励,垄断主体是很难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的。况且若采取先股后拆的步骤,事实上规模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很难引进独立的、非国有股份的进入。而分拆后的银行有利于吸引多元资本的介入,有利于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借鉴民航和电信业的改革 分拆通常有“竖拆”和“横拆”两种。从我国民航和电信业分拆改革的实践来看,电信业走的是“竖拆”道路,而民航业则采取“横拆”方式。 1、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考察。 自1994年基础电信领域引入第一家竞争企业――中国联通以来,我国对电信体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基本业务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中国卫星以及吉通6家公司经营;2000年底又成立了中国铁通;增值业务对国内开放竞争。但尽管如此,从实际结果来看,电信领域的改革似乎并非令人满意。目前中国电信在固定电信业务市场的占有率几乎为100%,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市场的占有率也是占绝对主导地位,原在市场占有率为50%的中国电信寻呼业务整建制划归中国联通。这说明原有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电信市场真正竞争的局面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形成。改革还仅仅是业务上的专业化、细分化及公司制改革。 有专家指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改革并未增加同一业务的竞争主体。各公司业务上彼此独立,难以实现竞争格局。电信业纵向分拆后,各公司按各自业务范围独自运营,业务范围之间缺乏实质性进入,仍然保持着独自垄断。另外,市场准入规则没有根本性改进,缺乏透明的市场准入程序,因而阻挡了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还有就是电信企业产权依然如故,改革后的各电信公司均为国有独资,而形成充分竞争的前提是多元的产权主体和产权结构。 难怪乎近期又有消息,说中国电信将再被分拆,而且这次可能是按区域进行“横拆”,分成南部、北部、中部3家公司。如果这样应该说比过去的“纵拆”进了一步,其实美国at&t当时因为被控垄断而分拆时,就是按地区来划分,这些公司各自独立,经营业务时可以跨区域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了真正竞争的格局。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目前电信业全球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电信这两年已经被一拆再拆,如果再次分拆中国电信,将不利于**竞争力。其论据就是美国at&t先分后合的例子。 可以肯定,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事实上就像当初at&t的解体,它对现在美国电信市场的全面竞争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电信业务资费水平不断下降,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据估计,美国电信业推行竞争后,至少带给用户数百亿美元的收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当初规模庞大、效率低下at&t不分解,其本身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 至于目前**电信市场出现的兼并浪潮,一些“合并体”的出现,其实已不同于原来意义的垄断企业,而是更多地以相互参股和控股形式出现的市场联合体,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又避免了以往垄断“整合”体因机构臃肿等而引发的一系列弊端。由此看来,电信业的发展并非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简单轮回,而中国电信业改革要走的路,也许才刚刚破题。 2、我国民航业改革的启示。 民航业的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980年民航脱离军队建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从1987年开始,民航又进行了管理局与航空公司、机场分立的体制改革。其中航空公司分拆为**航空、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北方航空、西南航空、西北航空等9家直属航空公司,以及按地区设立了上海、四川、山东、深圳、武汉、海南等25家区域性航空公司。应该肯定,这34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航空公司的出现,对于打破垄断,形成近年来难得的航空运输竞争局面不无积极意义。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根本上说,这些航空公司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主要表现在政企尚未真正分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待提高;管理体制不顺,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企业规模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不强等等。更重要的是,国内航空业还要直面世界航空运输企业结盟和我国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因此,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民航的再次改革重组刻不容缓。 事实证明,民航业的又一轮“空战”帷幕近期果然拉开:中国航空与西南航空并入**航空,东方航空联合云南航空兼并西北航空,北方航空与新疆航空并入南方航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三大航空集团轮廓的日渐清晰,上海、四川、山东、深圳、武汉等六大地方航空公司又宣布组建“中天航空集团”,这是继海南航空不久前宣布组建“新华航空集团”后,民航“地方军”的又一迅速反应。国航、南航、东航三足鼎立,新华和中天又开始崛起,5大集团如何重新切分蛋糕,谁能够*终胜出?由“地方军”组建的新华、中天能否在南航、国航、东航这三大“近卫队”的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会不会又为中国民航业的再一次洗牌埋下伏笔? 问题毋庸回答,因为我们看到了:被称作“硕果”仅存的几大垄断行业之一的中国民航业又一次迈出了重组竞争的步伐!因为我们相信:通过一次次竞争洗牌,企业制度、管理方式、经营机制、运营效率肯定会越来越符合市场需要!中国民航业肯定会越来越向着有利于市场运作不断规范、竞争将变得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由此我们想到了,中国银行业是否也可以借鉴民航和电信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呢?比如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拆为数家区域银行,产权仍然以国有为主,但竞争更加充分,效率大为改善。银行业竞争格局改变后,竞争加强、效率提高,有利于形成一个较好的改制环境,从而可以吸引大批优良投资进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内部*理结构。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仍然以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为出发点,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控股形式。可以存在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银行,国有资本参股的全国性银行以及区域性银行。后两种银行的资本来源更加多样化,允许企业、个人和外资的进入。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反之,如果先进行股份制改造,那么从股权结构上,仍然是由国家通过不同方式拥有大部分股权和主要的控制权,在国家股东的干预下,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仍然没有激励机制去改善经营、提高效率。 在分拆国有商业银行的同时,允许各地方根据其经济发展需要开办地区性商业银行。已有实证研究表明,由于中国银行市场的特殊结构和竞争方式,外国银行的进入会更加促进国内银行业提高竞争效率,而不会在短时期内威胁到国有银行的地位,所以可以有更大信心允许外国银行进入。外国银行的进入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将其业务限制在贷款业务领域等。 总之,先拆后股、竞争重组,说不定是我国组建现代化商业银行团队的成功之路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