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业濒危五地商求援商务部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近日来,**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丝绸业价格暴跌、订单锐减、工厂停产等连锁反应。四川、浙江、江苏、广西、重庆等省市的**企业日前****,向商务部求援。

10年来*严峻行情

从10月6日以来,浙江嘉兴、广西两个国内主要蚕丝交易市场的蚕茧、生丝价格持续暴跌:10月28日,11月份交货的B类生丝价格已跌到13.86万元/吨,而国庆节前,价格还在18万元/吨以上;蚕茧的价格则已跌至3.65万元/吨,相比20天前,每吨至少下跌了1.35万元。

更为严峻的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丝绸企业已被迫停产,一些大企业也徘徊在停产的边缘。

南充六合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经理杜勤怀与公司老总连续两个月经过在山东、浙江、江苏、上海与深圳等地从生产厂家到市场销售终端的亲自考察,这两位丝绸业的老手发现,目前丝绸业所遭遇的是“10年来*严峻的行情”。杜勤怀说,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些省份的企业销售下降了70%,不少小厂更是早早关门。

南充的形势同样严峻。南充市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南充市规模以上丝绸企业有45家。据杜勤怀介绍,该市从事丝绸制作“烧丝”环节的厂家有10多家,但50%以上都已关门,而西充县数十家绸厂也“基本关闭”,“目前南充市只有我们在正常生产”。

南充多家丝绸厂**证实了上述说法。“大的国有企业不能随便停产,但民营企业不能一直亏损下去。”南充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丝绸企业负责人说,今年10月,该市一家颇具规模的工厂突然关闭,“工厂已拆除,现在正进行房产项目开发。”

绸都告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11月11日,四川南充,阴云笼罩,寒意浓浓。这里是全国四大蚕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四川*大的丝绸工业中心,被誉为“中国绸都”。走在街头,不时可见丝绸产品专卖店,但顾客寥寥;提起丝绸,南充人颇感自豪——3000多年的蚕业历史,上**的蚕农,还有近千万美元的丝绸制品出口额。在南充市县级规划的12个工业集中园区中,有10个属于丝绸生产基地,丝绸业在南充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工厂变成了负担

下午4时,任佳伟正在综合办公室与员工聊天,近半个月的“怪异”行情让他异常焦虑。

跌势凶猛,令自掏腰包建厂的任佳伟“亏了血本”。佳伟丝绸于2007年建成投产,拥有400名员工,占地面积32亩,总资产3600万元,所产生丝多走出口渠道,每年出口额在200吨左右。

原本指望****的工厂,如今成了任佳伟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8~9月,他以每吨4.3万~4.5万元的价格进了100吨干茧。

100吨干茧刚刚进库,干茧、生丝价格便开始狂跌,“原先18万元/吨,现在每吨只有13万元左右”,任佳伟说,即使能够产出25吨生丝,他也已经亏掉了300多万元。

“亏损300多万”,成了任佳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他在这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未遭遇过如此惨亏。“**现在天天都呆在工厂,”佳伟丝绸一员工说,任**以前还常出去应酬,现在却常和员工一起吃饭,人也憔悴了不少。

任佳伟现在仍坚持生产,尽管自知“多生产就多亏*”,他更担心的是员工:万一企业撑不下去了,400名员工咋办?

“心里很着急,不知道要跌到啥时候!”四川多家丝绸企业表达了同样的焦虑。

每天紧盯着价格

11月11日,南充市光彩大市场一片冷清。在坐落于市场北区的四川嘉兴丝绸有限公司,二楼办公区的12间办公室中,只有3间能见到人影,一楼的丝绸制品销售区内,更是路断人稀。

嘉兴丝绸经理罗闻一说,他们已停止收购*后一季的蚕茧,“市场不好,订单少了许多,生产一吨就亏一吨”,嘉兴丝绸的工厂已经停产了。两年前进入该公司的他,主要负责销售工作,当时产品很好销,但*近两年销量不断下滑,各路商家竞相压价,他感到“压力很大”。

“每天紧盯着价格。”南充六合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经理杜勤怀介绍,作为南充市丝绸行业的**企业,该公司近3000人的工厂仍在坚持生产,自价格暴跌后,压力与日俱增。南充多家企业负责人说:“一旦六合停产,整个南充丝绸行业就算被彻底击垮了”。

重庆清溪丝绸有限公司、广西丝绸有限公司等公司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远虑成真:桑农纷纷砍树“转行”

除了订单减少、企业停工等近忧,丝绸**们的“远虑”不幸也成为了事实——桑农开始砍桑树了!

嘉兴丝绸经理罗闻一表示,据他所知,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砍桑树的情形,“桑树培育期为3~4年,养活一株不容易,现在砍掉了,以后咋办?”

种桑树*不到*

11月11日18时,从南充市区驱车向东南方向行驶7公里,来到文峰镇乌桥村三队,上百亩桑园跃入眼帘。途中,一块“千年绸都第一坊”的标牌在飒飒秋风中孤独地矗立着。因为过了收蚕茧的日子,无法看到郁郁葱葱的桑树,与往常相比,这里多了一丝萧条。

天色已黑,60多岁的党大爷仍在公路旁一小块田地里忙活。“不种桑树了。”党大爷叹道,今年茧子价格跌得很凶,除去化肥、农药等成本,不划算,他要拔掉桑树种小麦。说罢,他摘掉身旁的桑树叶子,一个锄头下去,撒上几颗胡豆,然后埋上土。20多年前,党大爷种的是玉米,后因茧子好卖而改种桑树,一种就是20多年。

儿女在外打工,党大爷和老伴守着家里的1亩多地,种了2000多株桑树。党大爷说,虽然今年行情不好,但质量好一点的也能卖到12元/公斤左右,去年*高时的价格是18元/公斤左右。“但鲜茧扣除湿重后,每公斤价格要降3元左右,*不到*。”

有的改种了油菜

今年10月,党大爷将69公斤鲜茧卖给收购站,卖了800多元。“去年下来,靠养蚕只挣到2000多元*,”党大爷非常丧气。他算了一笔账:老两口一个月需要四五十斤大米、二三十斤面粉,一个月下来仅买大米和面粉就需100元左右,“剩下的800多元怎么够花呢?”说到动情处,党大爷不断咳嗽,他说自己身体不好,平时看病的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正因如此,党大爷打算改种小麦和玉米。“不光是我,村民们都有这种想法”,党大爷指着不远处的桑园说,那些光秃秃的桑园地就是不准备再种桑的。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200亩的桑园里,已有不少桑树枯死,有的改种了油菜。

公路旁小卖部的宋大爷说,这一带的村民都以养蚕为生,平时吃的大米、面粉都是买来的,因为种桑树*不到*,不少村民开始改种其他农作物了。

行业求救:“求援书”传至商务部

“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谈及眼下的行情,广西丝绸有限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热切盼望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改变目前丝绸市场的颓势。

事实上,企业家们的“求援书”已经上传至商务部。“上书求援是大家的一致想法”,一位参与起草“求援书”的企业负责人说,11月初,他们已传至商务部。

在名为《关于紧急应对当前蚕丝绸行业危机的建议》的文档写道:“整个丝绸行业处在悲观和恐惧之中。”据介绍,这份“求援书”由四川、重庆、江苏、广西及浙江等5地的**企业联合起草。

“部分地方鲜茧收购价已跌到每公斤10元以下,部分**企业与蚕农合作组织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因企业发生巨额亏损、遇到资金困难而无法执行,已在局部地区造成社会矛盾”,上述参与起草人士说,如此下去,“今冬明春可能爆发大规模毁桑潮……”。

上述人士说,蚕茧和生丝价格之所以暴跌,的确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全行业对国际丝绸市场的形势把握不准、信心不足,再加上部分投机者推波助澜,把整个行业推向了目前的危机状态。”

“全世界70%多的丝绸产品产自中国,但我们却没有丝毫的定价权,”任佳伟无奈地说,国内丝绸企业过多,疯狂扩产,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产能过剩,结果竞相杀价。金融危机爆发后,投机者趁火打劫,整个行业摇摇欲坠。

政府行动:商务部要求密切关注

据悉,10月底,商务部已派员赴福州调研,主要目的就是摸清当前的茧丝绸行业情况。

11月4日,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发出《关于请做好茧丝绸交易市场相关工作的函》,明确指出,“十一”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引发**性金融动荡进一步加剧等因素影响,国内茧丝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近段时间更出现了价格急剧下滑,茧丝交易市场3A级生丝价格在20个交易日中大跌近20%,跌破14万元/吨,引发了行业生产的剧烈波动。

该函要求,“……密切关注茧丝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正确引导和规范交易行为,采取必要的措施,严防人为压低交易价格和过度炒作给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上述通知发出后,市场行情趋于稳定”,上述参与起草的人士说,他们希望国家茧丝办明确宣示会适时启动国家生丝储备,同时在嘉兴、广西等蚕丝交易市场启动下限做空机制,B丝在15万~16万元以下不能抛空……这样,利用国家行政资源即可保护中国丝绸挺过目前的难关。

来自海关总署的*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生丝出口量为763吨,环比下降21.34%,同比下降20.02%。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