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大学生创业,下达“死任务”是喜是忧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山东省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2009年,潍坊市预计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4.5万人,加上以往尚未就业的5000人,约有5万名毕业生需要就业,而潍坊当地高校2009届毕业生的初次签约率*低的仅为1%2%。

官员充当人才中介有后患今年3月,潍坊市寒亭区**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替开发商卖房,笔者认为是*售楼**的活儿干;现在又给全体官员下达“死任务”解决毕业生就业,无疑是*了人才中介的饭碗。看来在潍坊,似乎市场色彩越来越淡,而权力色彩越来越浓。如果每个部门都利用自己的权力随意支配公务人员,不仅是对公务人员权益的剥夺,而且很容易把市场搞乱。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确是当下头等大事之一,但像潍坊这种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方式却要不得。表面上看,公务人员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关系优势充当“人才中介”,既比毕业生自己解决就业的能力强,也比一般人才中介解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强。但是,这种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方式,不仅效果**有限,而且后患无穷。笔者之所以认为效果有限,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情况*终得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不是由强权摊派来决定。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一家企业*终能解决多少毕业生就业,在今天不是公权部门说了算,而是企业主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说了算。从这个角度而言,潍坊市有关部门有点无知,强权摊派注定是一场闹剧。让人忧虑的是,这场闹剧给社会造成的后患不少。*先是扰乱了就业市场。解决就业本来是人才中介机构的职能,现在人事局要求每个公务人员解决3个毕业生就业,等于是让公务人员干人才中介的活儿,显然把人才中介边缘化了,把就业市场政 *化了,这对人才中介机构来说**不公平。事实上,就业越困难,越要发展人才市场。其次干扰了企业正常运营。无疑,不少公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会动用手中的权力给企业施压。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当企业承受不了这样的负担时,轻则一边接受毕业生一边裁掉老员工,重则不排除企业不堪重压而倒闭。这不仅造成了新的就业矛盾,而且不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第三是会造成假就业。以前是高校制造毕业生假就业,现在在潍坊公务人员可能制造假就业,即公务人员和一些用人单位合谋造假,而毕业生并没有真就业,或者说,今天就业了,明天就失业了。公务人员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毕业生依然失业,*终受伤害的是毕业生。第四,给了某些公务人员**的机会。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同意接受毕业生,并不是真的工作需要,而是看中了公务人员手中的权力。一些公务人员为了交差,也不排除向企业许诺什么。这就等于给了一些企业勾结公务人员的机会,由此可能引出各种**。第五,不利于毕业生成长。毕业生就不了业,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好事,起码能促使毕业生调整自己的就业观、价值观。如果由公务人员解决就业,毕业生就很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他们成长。另外,公务人员在解决就业时,很可能优先安排与自己有关系的毕业生,这对其他毕业生来说不公平。对行政善意应保持谨慎地解读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难题,尤其是对于人事局这样的直管职能部门。因此,我对于潍坊市人事局的做法,持有的是赞同的态度:在本职工作之余,在常规工作之外,力所能及地分解、分担就业压力,是人事局积极应对就业难的表态和努力。甚至,在我看来,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应该主动分担严重而又影响深远、广泛的就业压力,在就业艰难的时刻,分担就业压力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虽然,如此分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任何付出都可以积少成多,而且可以解决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可奇怪的是,网络舆论却认为潍坊人事局的做法值得商榷。一种典型意见是:靠人事局干部的努力就可以解决就业难吗?即使人事局的干部都顺利地完成指标,又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呢?另一种典型意见是:人事局的领导可以有优先照顾自己亲戚朋友的机会了,他们一定会借此时机,优先解决有关系人的就业问题。其中,第一种意见更是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一个本来是促进问题解决的更努力的举措,结果被网络解读成了“不务正业“的炒作。单靠人事局干部的分担,当然不能解决就业难题,但必须看到的一点是,只要是针对性的付出,任何细微的额外努力都有其具体价值和现实作用。在人们的思维中,有一个关于*本与*标的误区,认为所谓的*标不*本就意味着*标缺少现实意义,可事实上,当问题呈现时,*标与*本都是需要的,*标的意义在于暂时缓解眼前的难题。只要*标的同时有*本的配套,*标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而且也可以持久。此时,谁能说*标没有意义呢?同样的道理,当人事局常规的工作已经完善时,谁能说每人分担3个毕业生就业缺少现实意义呢?而且,只要人事局分担的就业压力是有选择的,这样的分担就可以不是表面上的 “锦上添花”,而是有目的的“雪中送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其家庭境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很多贫苦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未必在激烈的竞争中能获得 “先机”。如果只靠其自身竞争,只靠人才市场的自然法则,很多贫困大学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职位,而他们的就业又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境遇改变。此时,就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和额外的热情,用于他们的就业。当政策不能包办一切时,人情味的帮助就有其特殊意义。有人会说,以上的阐释只是理论上的。可实际上,网络舆论的解读不也是理论上的吗?对于旨在促进问题解决的行政善意,何必急着对其进行解读呢?即使要解读也应该谨慎一些,等到事情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评价也不迟。其实,任何举措都需要一个过程去体现其具体效果,相应地,对举措的解读也可以耐心一些,谨慎一些,以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