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主体怎么成了就业老大难?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一组数字说明了其严峻性:近年来,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每年净增 30%以上。今年全省毕业生数量已突破 46.5 万,加上外省山东生源和往年未就业者,就业总量已突破70万。而就业岗位却**紧张:因金融危机,省劳动**厅将今年全省增加的就业岗位由连年的**以上下调为90万人;而省人事厅就业处估计,在这些新增工作岗位中,适合大学生的只有 23.5%。省劳动**厅副厅长李伯平介绍:山东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 6.5 万个就业岗位。但随着产业升级,这一比例将逐年下降。因此,不谈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放缓,即使保持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逼近极限。

显然,大学生就业,已不可能在原来的就业机制下得到解决。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必须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尽早破题。

从**经验看,发挥创业带来的就业倍增效应,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必然选择。省人事厅就业处张祝秀处长介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是全社会的创业主体,创业率为20%到3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为 1.2%,我省甚至还低于这一水平。

更重要的是,按照创业倍增效应,每1人成功创业,可拉动5人就业。如此推算,如果大学生创业率达到10%,那么大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就业形势都会为之一振。

随着上世纪下半叶各国高等教育相继步入大众化,高教目标也已悄然发生转变,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并提出大学生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学历证书,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一本创业教育证书。而这一理念没有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到体现。在大学生数量迅猛增多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创业教育基本游离于"**教育"之外,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有力的依靠。

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创业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周庆华说:近年来,山东大学参加了七届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每次在校内海选时,报名者四五千人,每次都能涌现出一二百个**团队。但比赛归比赛,*终没有一个人把成果变为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为什么?因为在高等教育目标中,创业是没有地位的。在一切以理论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中,学生搞创业实践,仅仅作为硬性成绩考评的补充,不过是为考试或保送研究生加个筹码而已。他举了两个例子: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山东大学**优惠政策,学生可随时休学进入学校科技园创业,免费3年,但没去一人;前年创业比赛,山大一学生提出一个供教材流动的租书网站商业规划,评委一致认定商业前景很好,但他随后得到保研资格,当即放弃这一计划。

“在国外,教育*重要的目的就是创业,像盖茨,有了创业机会不惜休学;而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份**的履历,这就是差别。”周庆华感慨。

从全社会来看,给大学生提供的创业条件同样不足,其高风险足以使创业学生望而却步。张祝秀算了笔账,在商业信用体系高度发达和商业环境优良的美国,创业成功仅为1/4,我国更低,而缺乏充裕资金和广泛社会关系的大学生***仅为2%-3% 。***如此低,创业的预后风险更是难以承受:从当前情况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或是贷款、或是东挪西借,一旦失败,就会血本无归,更不必说由此带来的声誉降低和身份下降。如此高风险,谁敢轻易试水?

从经济学角度看,人们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取决于风险与产出是否对称。美国的创业教育****,但创业局面的红*,实质在于创业风险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规避 。在美国 ,从国家到学校,各层面都建立了担保基金,其风险基金更是遍及全国 500多个“小企业投资公司”。这些风险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分担了大部分风险,使其创业潜能得到**释放。从这个角度讲,要想让大学生积极创业 ,提供高“匹配”的创业环境是重要前提。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