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投标限价开通网上价格报备系统引入二次竞争
赵家旺
不怕货比货,就怕价比价。在价格水分极大的IT产品市场,比价是一件令人忌惮的事情。然而,江苏省南京市**采购中心却不惮于比价。日前,在该中心采访过程中,记者就亲历了南北价格现场较量的一幕。
南北价格一较高下
提起南京的“”,自然会让人想到珠江路电子一条街,作为南京市*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目前它已成为江苏省电子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IT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波动较大,有的产品在一个月内甚至要做两三次的价格调整,这给协议供货的价格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会经常扮成买家到珠江电子一条街进行价格调查和暗访,及时了解产品的价格信息。之后,便模拟采购人向供应商询价,及时督促供应商下调中标产品价格。”南京市**采购中心副主任陈泽说。
定期的价格调查让协议供货价有了直接的参照,但显然,想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市场价格信息需要费一番周折,而且数据的科学性也有待推敲。怎样才能不用出门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参考价呢?在采访中记者提到了中关村价格指数,这让陈泽和中心主任助理王九洲立刻来了兴趣。在听完记者的详细介绍后,陈泽主动要求拿中心的协议价同中关村价格指数的**价一试高低。
选型、核对产品参数、比价,在中心办公室的一台电脑上,南北价格来了场直接碰撞。“不能拿网上的*高限价来比,要比就要比实际采购价。”认真的陈泽为此甚至搬出了采购档案。
比较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想像。原本以为饱受质疑的协议价不可能同中关村的**价抗衡,但比较下来,双方竟然互有胜负。惠普LaserJetP2015激光打印机,南京的协议供货*高限价为2588元,与中关村**价基本持平;而松下PT-X500,南京的*高限价为6920元,比中关村**价要低近700元。
****的控价经验
比价结果让陈泽和王九洲喜忧参半。忧的是,同中关村市场主流价格相比,协议供货价并不占**优势;喜的是,治理协议供货价格的成效终于得到了一次验证。
治理和解决协议供货价格高的问题,一直是南京市**采购中心平时投入精力*多的一项工作。实施协议供货4年多来,他们逐渐探索出了自己控制协议供货价格的“秘方”。
“去年,我们开通了协议供货网上价格报备系统,要求供应商每月1日至10日登陆系统进行价格报备,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报备,系统将自动关闭没有报备的中标产品、型号,并停止**采购。”据陈泽介绍,价格报备其实是强制供应商降价,即使是很小的降价幅度。让陈泽得意的是,这套自动报备系统是中心自己研发出来的,因此被他形容为“****的经验”。
自动报备系统只是南京市**采购中心进行协议供货控价的一环,其实真正的控价从编制招标文件环节就已经开始了。
据王九洲介绍,采购中心在招标文件中要求供货商投标价格不得高于同期投标货物生产制造厂家给予*高级别代理商或经销商的批发价,以及同期投标货物生产厂家给予其他任何招标机构的价格。投标价格还应扣除所有同业折扣,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同时,中心还要求在协议供货有效期内,中标人如果对某款中标产品的价格、配置及服务等进行市场调整,应在调整的同时向采购中心申请调整,调整后的价格优惠率不得低于该产品投标时的承诺,采购中心通过价格报备系统及时进行调整并公告。即便是没有发生价格、配置及服务等调整,中标人也应在每月26日前发送传真或者电子邮件至采购中心确认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供应商未按要求及时申报价格调整信息的,经采购中心查实后将扣缴履约保证金,同时停止3个月-6个月协议供货资格。
此外,南京市还把二次竞争引入到协议供货中。采购人一次性采购20万元以下的IT产品,必须向3家以上的协议供货商询价。同时,采购人在二次询价时,可以向非协议供货商询价。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