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跨越资金天堑 铺就城建通途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重庆模式”**“重庆速度”

战雪雷 王珏 邓勇

“3个月换一次地图”,重庆人这样概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6年来,2000公里高速公路,5000公里高等级公路,20多座大桥,150公里城市地铁、轻轨交通的建设,令往来者如履平地般行走在河道纵横、山势起伏的山城。

对于这座我国*年轻的直辖市而言,在财力刚够“吃饭”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他们破解资金瓶颈、巧转财政投**罗盘的经验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

基建“资金瓶颈”催生投**改革

“没有2003年以来重庆市投**体制的变革,没有‘八大投’,就没有重庆市今天的精彩变化。”重庆市**副***、***主任崔坚道出其中的奥妙。

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96年,重庆市改善主城区的交通规划中计划建16座桥,大家讨论的时候觉得这个方案很了不起。但是纷纷遗憾地表示,‘我们这一辈子是看不到了’。”崔坚解释说,1996年前的实际建设速度是6年建一座桥,16座桥要96年才能建成。因为缺少资金,当时很多项目建设的过程是好不容易把图纸画了出来,又去凑*,凑了很多年,建设中间再次缺*断档,又等了很多年。“这种例子在重庆俯拾皆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改革前,重庆市虽然也成立了投资公司,但是模式仍然沿袭着行政命令配备资源的色彩。“财政拨*,发改委批项目做规划,有一分*办一分事,没有办法按照一个系统规划考量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描述道。

改革前的2002年,重庆市预算内财政收入127亿元,只能保运行。预算外收入30亿元,也仅仅相当于今天建设一座朝天门跨江大桥的支出。**的举债能力又受到限制,基础设施的投入远远不够。

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经过调研,重庆市在2002年进行了投**改革。他们通过创新资本注入方式,组建市属国有投资集团,把原来由**直接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转变为由投资集团向社会**为主的市场化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机制,形成了**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按照基础设施分类,成立水务控股、城投公司、高发集团、交旅集团、地产集团、渝富公司、开投集团、水投公司、江北嘴公司等国有建设性投资集团,简称“八大投”,按照法人责任制的要求承担**性基础设施投**的职能,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

其运作模式是整合集中**资源、将存量资金资产资本化,利用国有土地杠杆撬动,向银行和市场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老国企改造。6年后,世界银行评价说,“重庆模式”对中国和世界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有益借鉴。

“五大注入”夯实投**平台

为了充实“八大投”投**平台资本金,重庆采取了“五大注入”措施:一是国债注入。把分散到全市各区县200多亿元的几百个国债项目的资金所有权统一收上来,并按项目性质归口注入相应的投资集团。二是规费注入。将路桥费、养路费、部分城市维护费等作为财政专项分别归口注入投资集团。三是土地集团收益权注入。重庆市**赋予部分投资集团土地储备功能,并将土地增值部分作为对投资集团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重庆市过去几十年形成的200亿元存量资产,比如路桥、隧道、水厂等,划拨给相应的投资集团,从而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五是税收返还。通过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将其作为资本金返还给投资集团。

“五大注入”总体上给“八大投”注入资本金1500亿元,在短时间之内“八大投”的实力迅速壮大,6年来共获得2500亿元的**额度,解决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所需资金。

以重庆水务集团为例。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要求,需要在库区建19座污水处理厂以保持长江的水质,中央为此拨付了建设国债。但是由于业主缺乏资本金,贷不到*,配套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国债资金的补助标准从50%提高到75%,污水处理厂工程仍然趴在地上晒太阳。

这成了重庆市**的一块心病。2001年,重庆市将全部由国债资金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整合到一个集团,将中央的30多亿元拨款集中作为该公司的资本金,该集团按照60%的负债率,至少可以贷18亿元,大大超出原来25%资金的差额。通过体制调整去支撑投**,重庆水务集团仅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完成首批17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移交,并保证了这些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

崔坚自豪地告诉记者,重庆的污水处理厂运行很好。目前,该集团正在酝酿上市,到2020年,重庆市力求做到:从重庆流出的长江水水质好于流入重庆的水质。

在解决资金方面,重庆市也展现了大手笔。为了解决这部分资金来源,他们实行了按规划带项目批土地的做法。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董事长华渝生介绍说,在“八大投”的资本金注入中,土地储备收入占了1/2强。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级差地租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向土地追加的投资,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在原来的未开发区域,路桥通到哪,哪里就会繁荣起来。于是,国有投资公司通过一级开发,实行招拍挂,获得土地的增值收益。这其中体现了“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是资金链的循环,从储备到向银行借*、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开展特大型项目;第二个循环是土地储备以后,通过投入、开发,七通一平,然后把土地通过市场转让给房地产商,转让收入用于处理银行债务。

实践证明,这种投**模式非常有效,过去5年内,城投建设了5座跨江大桥,*少的投资也要十几个亿。但华渝生告诉记者:“8年来,我们没有一分*不能到期偿还银行。”

**对投资公司高度负责,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配置资源,对资源的有效运作支撑了的建设。重庆大剧院等十大文化项目设施建设,铁路、轨道交通等的建设,无不受益于这种模式。

因为资本金充足、有土地储备、特别经营权等担保,“八大投”获得了银行的青睐。目前,其主要**模式为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债券**、信托**、股市**,6年来有2500亿元的**量。截至今年4月底,国有投资集团资产总额3660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0倍,户均资产407亿元;所有者权益1294亿元,资产负债64.4%,已全部跨入资产100亿元行列。

“三个平衡”、“三不原则”构筑防火墙

动辄百亿元的**,长达数年的投资周期,人们不禁为重庆市财政、金融系统的安全担心。

但当事者自有办法。在“八大投”发展过程中,重庆特别重视经营管理中的资金平衡。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60%,资本和信用要对称。如果负债率超过70%,要么减项目,要么重新配置资源。否则,发改委不予审批。二是保持集团的现金流平衡。“八大投”每年要承担近4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任务,还要还贷,所以每年至少要有500亿―600亿元的**平衡,因此,必须要保证现金流的平衡。第三是投入与产出平衡,总体上保证项目有收益。

对于投资集团投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暂时亏损的,重庆市**采取三种方式解决:在相应时间内调整收费标准,“以时间换空间”弥补损失;将**补助和收费提高相结合,确保投**集团的利益;以投**集团经营性收入弥补公益性亏损。

“三不原则”则为八大投资集团构筑了坚实的防火墙。投资集团之间不能互相担保,避免出现连环灾难,造成大面积金融风险。重庆财政决不为投资集团做担保,政企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界限,防止财政债务危机。各投资集团的专项资金不能交叉使用,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虽然放在投资集团,但使用范围受财政掌控,必须专款专用,不准交叉使用、互相挪用。

推动系列体制性改革

采访中,华渝生谈起投**推动的路桥收费变革感慨万分。2001年,为顺应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提出要办十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9城区内实现半小时通达。当时老百姓觉得这是开玩笑,因为过桥过路收费就要占去10分钟。上世纪90年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道路建设的主要模式。当时,重庆主城区范围内17条路、7座大桥、1条隧道收费,另外还有5条收费路在建,只是还没有设卡而已。投资业主有**、私人、国有企业。

“老百姓比较反感收费,我们抓住了投**的牛鼻子,一方面扩大投资规模,一方面整合现有交通资源,从而改变了这种状况。”

通过调研,重庆市**得出3组数据:主城区老百姓过路桥1年的通行费是6个亿,对应的投资是100亿;道路桥梁收费站卡有50多个;重庆车辆保有量是17万辆。城投公司通过购买、租赁的方式将这些路桥资源整合起来,每年向每台车收缴2000元的年费,而以前一台车每年的平均路桥费是4000元。2003年上调到2300元。这不仅节省了通行时间,老百姓的负担也大幅度降低。

华渝生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收支还有一点缺口,但是每年的缺口越来越少,明年就会实现当年平衡,以后增收部分可以弥补前几年的缺口。因为道路好了,加之经济的增长,车辆的保有量自然就多了起来。

投**体制的改革推进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重大项目建设以**出面举债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投资集团作为企业向社会**为主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建设资金缺口。重庆6年投入200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债务增量为零。重庆现在总的财政收支、信用状况在西部12省区中是*好的。同时,这种变化也推动了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了土地市场、杜绝了违法用地、非法买卖转让等现象和暗箱操作、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促使**土地收益大幅增长。

改革还带动了国有资产快速增长。5年来,重庆市***直管企业资产总额净增5000多亿元,其中投资集团增长贡献60%,改变了该市工商产业独占国资的状况,形成了投资集团、工商产业和地方金融“四三三”结构的新布局,体现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采访结束之际,崔坚告诉记者,未来3年,重庆市**将大力推动国有投资集团组织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运管结构调整、监管体制调整,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投资集团。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