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缩水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随着各界对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贬值的预期也在提高。

2010年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社会**绿皮书》。其中指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实际收益率不足2%,而2005年以来的加权通货膨胀率却为2.22%——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未能按制度要求实现保值增值,反而处于缩水状态,过低的个人账户收益事实上产生了逆向激励。

所谓个人账户,是中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物。中国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统筹账户实行统筹全社会会当期养老保险收费支付当期养老保险支出的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则实行积累制,以积累的个人资金投资运营后的增加值来抵御未来养老风险。两者的作用在于,社会统筹实现社会互济,个人账户则是自我**。

本世纪初以来,**和地方财政共同注资,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国家试点。截至2008年末,已有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等13个省市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共积累个人账户基金1100多亿元。随着个人账户规模增加,投资运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基于此,《社会**绿皮书》指出,应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统账结合模式进行调整,因为在统账结合大制度下,社保基金收益率很低,低到****不得不年年为其进行转移支付以弥补退休待遇的缺口,甚至成为****的一个经常性支出。

同时,统账结合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保制度的便携性”,并成为农民工等许多群体社会流动的障碍,甚至影响全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进行深刻反思,反思这个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合法性”。■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