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讨薪挨打后坠楼身亡 警方认定为**
求解农民工讨薪难
对话人: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厅劳动监察执法局局长 汪杰
又是一年新春到,为**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全国23000多名劳动**监察员已全面出动,深入厂矿企业**线,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自2009年11月中旬迄今,已为70多万农民工补发被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10亿多元。
但是,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执法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也面临种种尴尬:缺编制、缺人员、缺硬件,权限有限,制约了其执法力度。那么,重重难题如何破解?加强执法力量,多部门联动能否成为解决之道?
一问:
劳动监察是否缺少“主动作为”
编辑: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劳动监察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质疑声:劳动监察部门总是接到群众举报之后才去查处企业,很少主动出击。为什么会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呢?
记者:说劳动监察很少“主动出击”,这其中有一定的误解。
劳动监察有6种主要的执法方式,包括: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调查、专项检查、大要案专查和*****应急检查。在查处欠薪方面,这6种执法方式是组合运用、相互配合的,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地还建立了网格化监察制度,基本实现了全年监察无休。
人力资源和社会**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王文珍研究员介绍说,之所以一些人感觉到劳动监察是只在年底查欠薪,是因为每到年底,欠薪特别是农民工欠薪的事件特别集中,社会各界也格外关注,需要劳动监察部门投入更多力量查处。
当然,劳动监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监察乏力的情况。一方面,我国劳动监察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即便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员配备也远远无法适应监察任务的要求,常常是一名监察员要面对3000多户用人单位、4万至6万名劳动者。人手不足导致监察员疲于应付突发事件和投诉举报案件,无力开展日常巡查。另一方面,部分地方的劳动监察也的确存在先拣容易查的案件查、难查的案件一拖再拖的现象。
汪杰:说劳动监察部门“坐等举报”,既委屈又无力反驳。主动巡查本是劳动监察部门的职责,但是确实较少主动出击,好多问题是根据群众举报来办。不是我们不想主动调查,确实是力不从心。
目前劳动监察工作存在几重“难”: *先是软硬件不足,劳动监察部门缺编制、缺人员、缺硬件。我们不少县、区尚没有劳动监察机构,有的也只有一两个人,还没有配备交通工具。另外,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也是重要制约因素。“主动出击”不是毫无目的乱出击,应该是有线索、有方向地出击,这就需要我们多渠道掌握信息,从而提高主动出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