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西南地区当前旱情如何?成因何在?如何应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
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3月23日,西南地区旱情已经持续了200多天,横跨去年秋天、冬天和今年春天。国家防总的*新监测显示,3月中旬以来,西南旱
区绝大部分仍无有效降雨,旱情呈持续发展态势。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室主任严登华教授向记者介绍,像这种从秋、冬、春季连续干旱的情况并不多见。从历史上看,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属旱涝频发地区。有统计数据显示,从元代至今700多年的时间里,云南发生了大小旱情200多次,是典型的“三年一干旱,九年一大旱”。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旱情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作物受旱709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57万亩;
二是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全国有2271万人、13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远远超过多年同期均值的1144万人、893万头,而目前旱灾已导致西南五省区1805万人、1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云南省大部以及广西、贵州等省区局部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旱情对旱区的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人饮困难也比较突出,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在此情形下,党和**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抗旱的重中之重。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五省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抗旱应急措施,全力**当前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安全。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329.5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196.3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84.0万人,通过拉水送水解决519.4万人,通过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67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