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农民成为农民工仅完成了“一半的城镇化”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资料图片:这是陕西神木县大柳塔镇居民小区。20年前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落,如今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小城镇。

问:前不久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并提出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请问,城镇化就是放开户籍限制吗?怎样才能深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浙江湖州 沈良平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段进军答:城镇化是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促成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此结构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转移出来的乡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逐渐向城市文明转变。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转变的有效途径。城镇化有力地吸引生产要素聚集,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城镇承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矛盾。城镇化还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问题和难题。

*先,户籍限制问题。农民成为农民工,仅仅完成了“一半的城镇化”。一般确信,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大约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市。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累计已近1.4亿。但是,由于受制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总体呈现出“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特征,成为城镇化的“夹生饭”。

众多农民工在城镇无法扎根,严重抑制了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城镇化的效用,有必要“煮熟”这碗城镇化的“夹生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切实把已经进城的农村劳动力真正转换为城镇人口。这意味着,推进城镇化内在地包括改革户籍制度、降低落户门槛,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住房租房和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