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由权威出版机构发布

2011-08-01来源 : 互联网

近日,我国*部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由**出版机构发布。该书在对44.4万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的基础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问题作出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从这本蓝皮书中我们发现,在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曾经让无数考生热血沸腾、心向往之的专业赫然在列。这些专业曾经备受关注、风光无限,如今登上“滞销榜”,发人深思。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其中原因很多,而蓝皮书中某些专业的“冷”“热”遭遇,或许透露出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考核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约有2000所左右,一些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往往不认真分析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究竟有多少需求,而是以这个专业在其他学校开设的情况,来推论自己可不可以开设。一时之间,不少高校纷纷“跟风”开设了所谓的“热门专业”。据统计,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高校占所有高校的80%,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超过70%,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超过60%。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追求教育短期效应,不管自己是否有把这一专业办出特色的实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大打折扣,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千校一面、没有特色、缺乏分层的状况,*终使不少热门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针对大学生就业已**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可以预期今后几年,这一问题恐怕仍旧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有关部门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既要多方增设岗位,广开就业渠道,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同时也要对人才教育培养环节有所调整。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例如北京市有关部门拟建立“在京高校就业排行榜”,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衔接,就是值得一试的思路。 按照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大陆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18%,只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4。由此来看,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数量不足,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之一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和特色,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做到既尊重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又力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骤合拍,只有这样才能既解“近忧”,又谋“远虑”,长远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