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成制:祸根改造
以上问题,主要**在于经销商常用的提成制度:底薪占据业务员半数以上的收入,只要出勤足够,底薪**没问题;**品提成占据业务员收入的另外一半,由于有**老品**,大家闭着眼睛干活拿到的工资也相差不多,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
**阅读对于经销商而言,想改进现状并不困难,*先要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旗”。
1.初期提成模式:底薪+营业额提成。
这是经销商业务队伍初建时*常用的方法,**赘述。
2.中级提成模式:底薪+品类提成+新品专案。
当经销商的人员稳定后,如果底薪占比较高,必然会养懒人、吃大锅饭,而且会形成老品依赖症等症结。此时经销商要及时导入分品类提成,提高新品的提成比例,引导业务员关注新品推进。
在新品推进中,新品提成大多是在月底才能体现在工资中,经销商可以考虑追加“新品专案+每周品类提成”的发放方法,比如把各个业务员每周或每天新品达成的结果统计出来,换算成奖金,本周或当日公开兑现。
3.**提成模式:营业额提成+品类提成+业绩提升奖励。
此时的经销商提成考核中,提成部分足以支撑业务人员的收入主体了。随之,经销商需要设立业务员年度业绩成长提成,追加1000元奖金奖励月度业绩提升*快的前几名业务,追加2000元奖励半年业绩提升*快的前几名……手法多样,奖励到位,先发动业务员的积极性,明确奖励标准,天天考核,让每一个人都有争取进步的欲望。
在经销商车销模式下,司机与业务员是一个作战单位,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调动作,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会增加内耗。经销商在设定考核指标时,要考虑这个作战单位的整体性,比如,明确两人的上下级关系,把司机的工资与业务工资挂钩,司机工资额高低取决于业务人员工资的多少。
从提成制到包干制
但是,经销商在达到**提成模式后,并没有全部解决开篇症状问题。比如,油料浪费,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旦经销商管理成熟,可以导入“包干制”,也就是把车连同市场承包给手下,*立核算,经销商只是坐拥仓库,只负责与厂家对接,坐收“租金”。
这样避免了“儿花爷*心不疼”,他们能明白“人勤地不懒”、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但前提是,经销商必须牢牢把握主权,不把市场权利全部下放,更不将业务人员转换为“占山大王”,加强对承包方的管理。
所以,要上包干制,需要做好三个准备,长期做到五个预防:
三大准备:
1.要有成熟的财务信息系统,当日、当月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分类体现。
成熟的财务信息系统,就是要算细账。但很多中小经销商往往是“悟空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库管、财务、送货、谈判,甚至自己装卸!累死累活赚个辛苦*,结果还是“肉烂在锅里”,仅知道赚*或者赔*,却不知道赚在哪里、赔在何处!甚至包括每年车辆费用是多少*都不知道,更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内部管理提供支持!
2.有严格的区域划分。
经销商初期管理大多是“土匪式”,大手一挥,业务人员四散而去,城东城西不分你我,*轮铺货之后是先打别人后打自己,你抢了我的饭碗,我争了你的地盘,几部车满天飞,赚的*还不够汽油*!
区域划分之后,不仅能解决上述烦恼,关键是经销商能让自己的手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不仅关注产品提成,更要注意服务部分的考核。
比如:在啤酒业,啤酒瓶回收占据着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如果经销商不在回瓶环节上下功夫,就会出现“一锤子买卖”,终端接货了,瓶子要么没人要,要么就是卖玻璃废品。如果经销商在业务员回瓶提成上设置不当,也会出现业务员只送货不回瓶的问题,终端客诉不断增加,网点一点点丢失,销量必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