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2011-08-02来源 : 互联网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 张建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深圳金融尝试了创业起步的艰难,经历了快速增长的兴奋,体会了调整转型的困惑,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喜悦。这一切都来自于变革。30年循序渐进的变革,犹如一条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承载的是几代金融工作者的努力和汗水,经历的是深圳金融业的大发展和大收获。正是依靠“敢闯敢试、敢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才有了深圳金融业30年来的成长**。

深圳特区30年金融业嬗变:

从边陲小镇跻身金融重镇

深圳金融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1979年,深圳市仅有8个银行网点和在乡村零星分布的农村信用社,金融从业人员仅700人,存款仅1亿多元。从这样薄弱的基础起步,深圳金融业历经创业发展、转型调整、深化提高三个阶段,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实现突破式增长。深圳从仅有少数银行分支机构,迄今已经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09年末,全市分行、分公司以上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08家,其中法人机构74家,营业网点2000多个,机构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

二是本外币各项存贷款规模庞大。截至2010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5万亿元,占全国本外币存款总额的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2万亿元,占全国本外币贷款总额的3.4%。存、贷款余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四、第三位。

三是深圳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从新****只股票挂牌交易以来,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深圳已建成了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由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组成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截至2010年6月末,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达1012家,其中中小板437家,创业板9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6万亿元。

四是**市场成交量接近全国一半。深圳**夜市交易扩大了上海**交易所的交易量,降低了投资者的购买风险,推动了多层次、综合性**市场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国内**市场与**市场的融合。2010年上半年,深圳**夜市总成交10282.77吨,占上海**交易所总份额的48.34%;深圳夜市累计成交额3155.03亿元,占上海**交易所总交易额的35.42%。

五是保费收入达到中等省份规模。深圳保险业呈现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再保险公司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市场格局,并在速度、效益、诚信和规范经营等方面走在全国**。2010年上半年,深圳原保险保费收入182.31亿元,同比增长29.92%,在全国各大城市排第四,与中等省份规模相当。

六是跨境人民币业务位居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2009年月均不到1亿元,今年年初以来迅速增加到月均数十亿元。截至2010年8月末,深圳市38家银行为415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352笔,金额451.47亿元,占全国的31.1%。深圳成为全**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多的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对手地区已从香港地区拓展到15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金融业发挥的作用显著增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当年弱不禁风的深圳金融已经跻身世界之林,两度被伦敦金融城选入**金融中心**。2009年首次上榜,位居第五,成为我国内地城市中位居*前的金融中心;2010年3月名列第九,蝉联内地城市首位。

一是聚集辐射作用增强。深圳成为全国重要的资金聚集地和辐射源。201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交易系统流入资金8.21万亿元,资金流出7.08万亿元,净流入资金1.13万亿元。同期深圳证券交易所新上市公司164家,募集资金1542.23亿元;股票市场成交金额9.99万亿元,同比增长32.3%,占全国的43.6%。

深圳金融业发展培育出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知名法人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国内甚至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成为全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比如,从授信情况来看,深圳金融机构对异地授信规模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占比从2000年末的2.33%增加到2010年上半年的39%。再如,深圳拥有全国*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其企业孵化功能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二是服务经济功能增强。30年里,深圳金融业强有力地支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基本建设提供了70%的资金,为企业生产提供了80%的流动资金,为居民大宗消费提供了60%的资金;为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了约3000亿元资金,为深圳经济建设提供了60万亿元的保险保障。

作为深圳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越来越大。2009年末,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29万亿元,同比增长32.86%;实现税前利润602.95亿元,同比增长8.67%。2009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达14%,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全年金融业纳税总额超过310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接近20%。

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

从“四个方面”创造“三个*优”

回顾已走过的30年,改革创新贯穿深圳金融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深圳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通过改革创新,创造“三个*优”,促进金融业内部变革,形成了新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组织形式和金融管理办法。具体归纳为四个方面。

政府支持营造“三个*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深圳需要摆脱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利益冲突的牵制,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发展新路子。在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的主导下,证券交易所等金融交易平台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市场主体纷纷率先设立,创造了上百个全国**,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众多先行先试的案例和经验。

近些年来,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深圳市政府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基调,率先制定并连续多年颁布多项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政策法规,设立金融发展专项基金和金融创新奖,开辟为金融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绿色通道”,建立金融产业基地,完善金融产业功能布局,倾力将深圳打造成*适宜金融业发展的城市。

同时,金融主管部门监管理念进一步更新。一是简化创新事项审批手续,为改革创新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把握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思路和规律,切实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引导和推动,采取“负面清单”制度,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均可大胆尝试。三是加大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力度,实现定期沟通、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形成“大金融”、“大市场”、“大监测”的金融管理和发展格局。

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深圳金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2004年和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建成。2005年,上海**交易所深圳备份中心成立并运行,首创国内**夜市交易,实现了国内**市场与欧美等主要****市场在交易时段上的对接。

市场运作推动“三个*优”

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一直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让市场作为推动改革创新、检验创新成果的**要素。深圳金融主管部门积极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各项金融改革,金融机构则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一是运行机制市场化。首先,股份制改革为深圳金融机构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制度条件。从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到目前大部分国有金融机构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深圳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得到较大改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其次,市场化重组壮大了本地金融机构。深圳发展银行引入外资为**大股东,为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进行了成功探索。近期被平安集团收购后与平安银行整合,经营实力有望大幅度提高。深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顺利改制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全国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重组深圳金融租赁公司,组建国银金融租赁公司,这是国内规模*大的金融租赁公司。

二是资源配置市场化。深圳金融创业者在特区建设初期即探索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证券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为我国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深圳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开始纳入全国金融市场体系。作为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交易品种不断增加,资金调剂、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强。货币市场由*初的同业拆借发展到同业拆借、回购交易、债券交易、债券远期、利率互换等众多产品并行;外汇市场从简单的外汇调剂发展到涵盖即期、远期、掉期以及外币对外币实盘买卖、衍生品等多功能产品组合。

深圳作为全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场所,不断完善交易系统、创新交易规则、丰富交易品种,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启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金融产品市场化。30年来,深圳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个性化服务意识逐步增强。金融机构紧跟市场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银行业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各方面创新,面向企业、个人推出形式多样的信贷产品和理财产品。证券行业从*早品种单一、不成体系起步,目前发展到包含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多个品种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业务架构。保险行业在全面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过程中,推出多种多样创新产品。深圳金融业还大胆突破相互隔离、各自为政的藩篱,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

四是调控方式市场化。2007年,深圳20家中小企业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保下,集合捆绑发行了10亿元企业债券,在发债主体和担保主体上实现了突破,促进了资本市场均衡发展。2008年,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指导深圳市信用评级协会和信用协会搭建“评信通”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和评级公司力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促进了信贷市场均衡发展。

深港合作深化“三个*优”

深港金融合作是新世纪深圳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深圳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30年来,深港金融合作由*初以“引进来”、“单向开放”为主,发展到“走出去”与“交流合作”齐头并进;合作内容过去以局部的、微观的业务技术层面为主,逐步上升至运行机制的衔接、金融市场的对接和资金流动的融合等深层次合作。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金融业发挥毗邻香港优势,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入驻,解决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管理不足问题。从全国**家外资银行设立,到CEPA协议实施后香港金融机构大举进入,港资金融机构成为深圳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一方面为深圳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衍生出新的金融业务;另一方面通过“鲶鱼效应”,提高了深圳中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

近年来,深港金融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一是建立深港跨境实时支付系统和票据联合结算系统,深港资金结算更加便利。二是香港成为深圳金融机构**化平台,平安集团、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13家深圳金融机构在香港收购或新设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

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深港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4年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开始启动,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为该项业务提供清算安排,并在中银香港设立了首个人民币境外代保管库。2009年7月,深圳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深港金融合作步入新的阶段。

金融科技提升“三个*优”

深圳金融业紧紧抓住科学技术**生产力,推动深圳金融网络化、信息化、无纸化、便利化。

一是修建资金清算“高速公路”。支付结算体系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高度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率先加快布局,目前已形成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同城支付结算系统、同城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同城人民币票据交换系统、深穗人民币票据交换系统和外币票据交换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层次、多币种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二是打造证券交易高端平台。深圳证券市场充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起点上创建深圳证券市场交易系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采用电子化的证券交易系统帮助深圳证券市场走完了从手工作业到交易自动撮合、证券无纸化、交易席位无形化,从区域性到全国性市场的历程,有力地推动了深圳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是提高银行卡普及程度。从1988年发行全国**张银行卡开始,深圳金融界积极借助技术和市场优势,不断推进银行卡业发展,目前深圳已成为银行卡刷卡无障碍城市。截至2009年12月末,深圳近40家发卡银行发行银行卡超1亿张,银行卡消费交易金额和银行卡渗透率名列全国大中城市**。

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启示:

从实际出发寻求新的突破

深圳金融创新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冲破旧体制、旧模式、旧格局,打造新行业、新市场、新体系,虽艰难重重,但硕果累累。深圳经济特区30年金融改革创新带给我们几点重要启示。

金融改革创新要立足城市特点

从深圳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圳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城市特点和经济基础,因此也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深圳地少人多、资源紧缺的特点,决定了深圳不适合发展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而以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成为深圳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深圳毗邻香港,两地联系紧密,决定了香港因素是深圳金融业提升档次、杀出“血路”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深圳牢牢坚持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不断强化、深化深港两地金融合作不动摇。

金融改革创新要满足市场需求

以市场化为导向是深圳金融改革创新成功的关键,市场是推动改革创新的原动力。金融机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成果只有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真正转化成效益。

从金融消费者角度看,金融改革创新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金融消费需求,要根据金融消费需求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从要素资源配置角度看,金融改革创新是发挥市场调节机制,重新调配和组合金融资源,进而引导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配置,实现整个社会产出和效益的*大化。

以企业融资为例,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经营发展模式,其融资需求特点各异;即使是同一家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融资需求也存在差异。为满足企业多方面融资需求,深圳金融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国内融资与**融资均衡发展。一是由单一信贷市场向多层次市场转变,扩大融资渠道;二是由单一产品向多元服务转变,首创池融资、供应链融资、联贷联保、互保金贷款、中小企业上市一路通、集合发债等服务和产品。

金融改革创新要符合科学发展观

实践证明,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隐含风险,市场分割的发展模式不够均衡,只重规模的发展模式缺乏效益。深圳金融业早期快速扩张,曾经产生违规现象的增加和不良资产的上升。深圳银行业不良贷款*高时,占各项贷款比例曾高达20.5%。2004年前后,股票市场长期低迷,证券公司资产质量极度恶化,南方证券等证券机构的风险集中爆发。保险市场也存在着恶性竞争,隐含着一定的亏损。

总结这些教训,深圳金融业及时提出“金融是一家,稳定是大局,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开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一是转变金融发展思路,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二是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从过去单纯的金融总量增长转变到既重质量又重规模的全方位金融发展上来;三是转变金融发展理念,树立大金融、大市场和**化的发展理念;四是转变金融发展途径,发挥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社会信用对经济活动的硬约束。

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化风险”与“求发展”并重,按照“在发展中解决风险、以化解风险促进发展”原则,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金融安全网,比如建立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净化诚信环境,维护金融秩序,增强合规意识;二是追求速度和崇尚效益并重,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同时,增强盈利能力,提高金融效益,实现金融持续、均衡、高效发展。

金融改革创新要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深圳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深圳金融业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顺应金融**化发展潮流,从开启对外开放“窗口”,率先借鉴国外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和管理经验,到金融机构大胆“走出去”,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建设资金短缺,外资是其重要资金来源,境外市场是其主要销售渠道,因此“三来一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较多,迫切需要引进和改善配套金融服务。引进机构、资本、技术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目前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金融机构总数的30%,外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占总规模的10%。

随着金融业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深圳金融机构开拓**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一是收购或开设海外分支机构为境外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二是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与**惯例接轨;三是在境外从事证券投资,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深圳金融业的实践表明,以开放促改革是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对外开放要与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脱离于经济发展实际;要着眼全局,以我为主,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要把握经济金融**化大格局、大趋势,顺势而为,主动参与,同时不可忽视风险,急于求成。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党中央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对深圳的期待。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承担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深圳金融业将抓紧落实《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为契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中国金融改革继续不断探索。■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